回陽湯

《外科樞要》卷四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乾薑(炮)2錢,附子(炮)2錢,人參3錢,白朮3錢,黃耆3錢,當歸2錢,陳皮2錢,甘草(炙)2錢,柴胡5分,升麻5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腎虛寒,瘡屬純陰,或藥損元氣,不腫痛,不腐潰;或腹痛洩瀉,嘔吐厥逆,或陽脫陷。

使用方法

酒、水煎服。不應,姜、附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樞要》卷四。

《玉案》卷二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大附子3錢,人參2錢,白朮1錢,乾薑1錢,廣木香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脫陽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二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二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炮附1錢,人參1錢,黃耆1錢,當歸1錢,川芎1錢,茯苓1錢,枸杞1錢,陳皮1錢,萸肉1錢,木香5分,甘草5分,紫草5爭,厚朴5分,蒼朮5分,紅花5分,獨活5分,皂角樹上白皮2錢,煨姜3片。

功效主治

陰毒不腫不疼,不熱不紅,但堅硬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、酒各半煎服。3服取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二。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附子、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藥、茯苓、五味子、細辛、車前子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眼珠淡紅,羞澀難開。

使用方法

加大棗1個,生美3片,水煎,空腹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
《會約》卷十一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3錢(洩瀉者去之),白朮3-4錢,附子(制)2-3錢,乾薑(炮)2-3錢,熟地5錢,黃耆(蜜炙)3-4錢或加倍,烏梅3個。

功效主治

陰陽將脫,便血大下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加人參2錢更效。若血再不止者,加醋炒五倍子1錢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會約》卷十一。

《百一》卷三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乾薑(炮)1兩,益智仁1兩,大川烏(炮,去皮臍)1兩,青皮半兩,附子1只7-8錢重者(生用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婦人無問老幼,卒暴風中氣中,左癱右瘓,手足不遂,語言謇澀,口眼斜,筋脈攣縮,半身不舉,不省人事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兩,水2大盞,加生薑10片,大棗1個,入鹽少許,同煎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,並滓再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: 回陽湯

配方組成

延胡索(炒)1兩,半夏(切,生薑汁炒黃)1兩,甘遂(醋炒幹)1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去沫,焙)半兩,檳榔1枚,天南星1枚(炮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陰盛,手足厥冷,體寒脈微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酒8分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服後炊頃,患人頭面渾身覺熱時,便與衣服蓋覆,令汗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