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物湯

《石室秘錄》卷三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9錢,白芍3錢,川芎1錢,熟地9錢,五味子1錢,麥冬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暑傷氣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石室秘錄》卷三。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四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,白朮3錢,黃耆3錢,乾薑2錢(炮),附子2錢(炮),甘草2錢(炙),陳皮2錢,當歸2錢,柴胡5分,升麻5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腎虛寒,瘡屬純陰,或藥損元氣,不腫痛,不腐潰,或腹痛,洩瀉,嘔吐,厥逆,及陽氣脫陷。

使用方法

酒、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四。
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一三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芍藥1錢,山梔1錢,熟地黃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顱解,鼻衄,頦間色赤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一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四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玄胡索、威靈仙、官桂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癥瘕積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四。

《外臺》卷三十六引《小品方》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桔梗3分,紫菀3分,甘草1分(炙),麥門冬7分(去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10日以上至50日,卒得暴咳,吐乳嘔逆,晝夜不得息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1升,煮取6合,去滓,分5服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十六引《小品方》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九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葛根汁1升,生地黃汁1升,赤蜜1升,麥門冬汁5合。

功效主治

骨實,苦痠疼煩熱。

使用方法

上攪調,微火上煎之3-4沸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九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
《理傷續斷方》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、川當歸、熟地黃、川芎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,面色萎黃,眩暈失眠,唇淡,舌淡脈弱;婦女營血虛滯,月經不調,痛經,閉經,崩漏;妊娠胎動不安,產後惡露不下;以及各科疾病屬於血虛或血行不暢者。

注意事項

若上下失血太多,氣息幾微之際,則四物禁勿與之;肥盛多溼痰,及嘔逆、少食、便溏者,禁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7分,空心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傷續斷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甘草2兩(炙,銼)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蔥白(銼)2-7莖,赤小豆(揀)3合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衝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5盞,煎至2盞半,去滓,分溫2服,空心早晚食前服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二引《保命集》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槐花、黃連、御米殼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純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二引《保命集》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引王海藏方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、白芍藥、牡丹皮、當歸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咳嗽;肝陰不足,小便不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引王海藏方。

《女科萬金方》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赤芍、丹皮、玄胡索、宮桂(又方用山楂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餘血不盡,小腹痛。

使用方法

煎濃湯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萬金方》。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赤芍藥、羌活、蟬蛻、木賊、黃芩、大黃、蒙花、粉草、桔梗、蒺藜、鬱金、當歸、防風、龍膽草、獨活、川芎、石膏、川椒、菊花、草決明、車前子、谷精草、黃連、蒼朮、荊芥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斑瘡入眼,眼赤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10根,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
《醫燈續焰》卷十四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貝母1兩(去心),紫菀1兩(去苗土),桔梗(炒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癰吐膿,五心煩熱,壅悶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煎5-7沸,去滓稍冷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燈續焰》卷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三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人參、芍藥、川芎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母榮衛大虛,血氣未定,或內積虛損,外傷燥熱,飲食甘辛,令口於痞滿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烏梅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三。

《石室秘錄》卷四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白芍3錢,川芎1錢,熟地4錢,白果5個,何首烏3錢,桑葉7片。

功效主治

血脈不足之症,任督陰陽各經絡不足,或毛髮之乾枯,髮鬢之凋落,或色澤之不潤,或相貌之惟悴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石室秘錄》卷四。

《白喉全生集》: 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3錢,殭蠶2錢(薑汁炒),川芎2錢,白芍1錢5分,銀花各1錢5分,當歸1錢,粉草1錢,青果1粒。

功效主治

白喉虛熱,虛陽上浮,白見於關內外,色稍不潤,喉內紅腫,下午痛甚,口乾不渴,舌苔雖黃而滑,小便略赤而長,飲食稍礙,心煩不眠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白喉全生集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