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脾丸

《內經拾遺》卷一引《經驗良方》: 啟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1兩,白朮(土炒)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幹山藥1兩,蓮肉1兩,山楂(蒸,去核)5錢,甘草(蜜炙)5錢,陳皮5錢,澤瀉5錢。

功效主治

大人、小兒脾積,五更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荷葉煮湯炊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-80丸,食後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內經拾遺》卷一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慈幼新書》卷十: 啟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陳皮2兩,扁豆2兩,神曲2兩,苡仁2兩,山藥2兩,白朮1兩5錢,茯苓1兩5錢,甘草(去皮)6錢,桔梗(炒)7錢,白芍8錢,麥芽2兩,蓮肉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食,久乃成積,脾胃不和,體氣虛弱,肌瘦面黃。

炮製方法

龍眼肉4兩煮爛,和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新書》卷十。

《百一》卷二: 啟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1兩,青皮(湯洗去瓤)1兩,神曲(炒)1兩,麥糵(炒)1兩,陳皮(湯洗去瓤)1兩,厚朴(去粗皮,銼,姜制1宿,炒)1兩,縮砂仁1兩,乾薑(炮)1兩,甘草(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弱,氣不升降,中滿痞塞,心腹膨脹,腸鳴洩瀉,不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,食前細嚼,用米飲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二。

《中國藥典》一部: 啟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00g,白朮(炒)100g,茯苓100g,甘草50g,陳皮50g,山藥100g,蓮子(炒)100g,山楂(炒)50g,六神曲(炒)80g,麥芽(炒)50g,澤瀉50g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弱,消化不良,腹脹便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過篩,混勻。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~140g,製成大蜜丸。每丸重3g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,每次1丸,1日2-3次,3歲以內小兒酌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國藥典》一部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五: 啟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芍藥、山楂肉、厚朴、蒼朮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如常法制過,共炒為末,煉密為丸,如肥皂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以米湯嚼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