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耆湯

《回春》卷四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1錢,黃耆(蜜水炒)1錢,茯苓(去皮)1錢,當歸1錢,熟地黃1錢,白朮(去蘆)1錢,陳皮1錢,升麻5分,肉桂5分,益智仁8分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遺溺失禁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四。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當歸1錢,蒼朮1錢,白朮1錢,陳皮1錢,神曲1錢,炙草1錢,五味子1錢,炙耆4錢,酒柏,升麻4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毒膿血,大潰,大痛,大臭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。

《驗方新編》卷十五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條參7錢,生黃耆5錢,紫蘇5錢,南薄荷5錢,麥冬(去心)5錢,青蒿5錢,川芎4錢,茯苓3錢,百合2錢,生地2錢,連翹1錢。

功效主治

蠱毒,疳蠱。

注意事項

受毒極重者,戒鹽、葷、女色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驗方新編》卷十五。
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七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(炒)、白芍藥,艾葉1錢,阿膠1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小產,氣虛下血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七。

《簡明醫彀》卷七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,黃耆3錢,麥冬3錢,五味子7分,杜仲2錢,熟地黃2錢,山茱萸2錢,枸杞子3錢,川續斷1錢,荊芥(炒)8分,阿膠2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崩虛甚者。

使用方法

用河水煎3次,1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彀》卷七。

《回春》卷四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黃耆(蜜水炒)1錢,當歸1錢,生地黃1錢,白朮(去蘆)1錢,芍藥(炒)1錢,茯苓(去皮)1錢,升麻5分,桔梗5分,陳皮5分,甘草(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瀉痢久虛,或老人氣血虛憊,或產婦用力過度,致患脫肛,以及小兒脫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,食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四。

《回春》卷四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1錢,黃耆(蜜炒)1錢,白朮(去蘆)1錢,茯苓(去皮)1錢,當歸(酒洗)1錢,熟地1錢,甘草(炙)2分。

功效主治

自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大棗2個,浮小麥1撮,水煎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四。

《袖珍》卷三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甘草(炙)、白扁豆(炒)、幹葛、茯苓、陳皮、白朮、黃耆(炙)、山藥、半夏(洗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盜汗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引《梁氏總要方》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桔梗1兩,天花粉1兩,甘草1兩,白芍藥2兩,綿耆(鹽湯浸)2兩,白茯苓1兩半,北五味子1兩半(一方有木瓜、幹葛、烏梅)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。日進4服,留滓合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引《梁氏總要方》。

《直指》卷十五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赤茯苓7錢半,生乾地黃半兩,黃耆半兩,桑螵蛸(微炙)半兩,地骨皮半兩,人參2錢半,北五味子2錢半,菟絲子(酒浸,研)2錢半,甘草(炙)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心肺虛而客熱乘之,小便澀數而瀝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臨熟加燈心21莖,水煎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五。

《杏苑》卷七引潔古方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,黃耆4錢,薄荷7分,黃連1錢,連翹7分,防風7分,升麻1錢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不能拘攝溼熱,以致下流脫肛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煎,食前服。外以鱉頭骨、五倍子焙乾為末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七引潔古方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七: 參耆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6分,生草6分,黃耆6分,當歸6分,白芍6分,熟地6分,阿膠6分,紫菀6分,薑黃5分。

功效主治

因提重物傷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