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胡(去蘆頭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黃芩(去黑心)3分,梔子仁3分,升麻3分,芍藥3分,栝樓根3分,石膏(碎)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1分,桂(去粗皮)1分,枳實(去瓤,麩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渴利有熱,小便澀難,欲下之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入生地黃1分(切碎)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前胡(去蘆頭)3分,甘草(炙)3分,白朮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大腹皮3分,赤茯苓(去黑心)半兩,旋覆花半兩,桔梗(焙)半兩,半夏(湯洗7遍)1分。
傷寒內熱,鼻衄,痰壅吐逆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破)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九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,生薑汁炙,切,焙)1兩,玄參(堅者)1兩,旋覆花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桔梗(銼,炒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。
初得傷寒,頭痛壯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百合1兩,葛根(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石膏(碎)3分,麻黃(去根節)3分。
傷寒愈後,已經十餘日,潮熱不退,身體沉重,昏昏如醉。
上為祖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玄參1兩,射干1兩,款冬花1兩,馬兜鈴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1兩,貝母(去心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半,旋覆花1兩半。
肺臟感寒,咳嗽不止,兼頭痛不可忍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,食後頓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前胡(去蘆頭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人參半兩。
時行疫癘,壯熱惡寒,食即嘔吐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7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柴胡(去苗)1兩,常山1兩,人參1兩,葛根(銼)1兩,甘草(炙,銼)3分。
傷寒壞病,潮熱頰赤,口乾煩燥,神思昏塞,經久不愈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大盞,烏梅1個(捶碎),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九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半夏1兩半(湯洗7遍,炒幹),黃芩(去黑心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人參1兩。
傷寒不發汗成孤惑,6-7日不解,寒熱未去,胸脅滿痛,默默欲睡臥,不欲食,心煩善嘔,腹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大棗3枚(擘破)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九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桔梗1兩,龍膽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柴胡(去苗)2兩,烏梅(去核,炒)1兩。
傷寒後,百節疼痛,變為勞氣,發熱盜汗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生薑2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茯神(去木)1兩,人參1兩,遠志(去心)1兩半,甘草(炙)1分。
傷寒後,驚悸不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桂(去粗皮)3分,犀角(鎊)1兩,檳榔3枚(銼),芍藥1兩。
脾癉。口甘,煩渴不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前胡(去蘆頭)3分,升麻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,貝母(去心)半兩,紫菀(去苗土)半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半兩,甘草(炙)1分,石膏1兩1分。
時行疫癘,壯熱咳嗽,頭痛胸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2-7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木香半兩,大腹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桔梗半兩(炒)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五味子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半夏半兩(生薑自然汁4兩,漿水1升,於銀器內慢火煮令水盡,切,焙)。
腎臟虛壅多唾,頭目昏眩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2盞,入生薑3片,同煎至1盞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前胡2兩(去蘆頭),赤茯苓2兩,白朮2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赤芍藥1兩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木通1兩(銼),半夏1兩(湯洗7遍去滑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傷寒7日,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中痞堅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入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5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九。
前胡(去苗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杏仁2-7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。
胸痺。胸中氣滿塞,短氣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。
前胡(去蘆頭)3分,芍藥(炒)3分,半夏(湯洗去滑7遍)3分,人參3分,百合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枇杷葉(炙,刷去毛)半兩,木香半兩,檳榔(煨,銼)半兩,白茅根半兩。
膈氣痰逆,胸中痛,不思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二。
前胡(去蘆頭)、麥門冬(去心,焙)、人參、淡竹茹、芍藥、陳橘皮(湯去白,焙)、半夏(湯洗7遍,焙)各等分。
嘔吐不下食。
上銼,如麻豆大,拌勻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。
前胡(去苗)半兩,紫菀(去苗土,焙)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半兩,百部(焙)1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分,白前(去苗)3兩,栝樓(銼,炒)1枚。
肺氣壅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。
前胡8分,升麻8分,貝母6分,紫菀6分,石膏12分(碎,綿裹),麥門冬8分(去心),杏仁30枚(去皮尖雙仁),竹葉(切)1升,甘草2分(炙)。
天行壯熱咳嗽,頭痛心悶。
上切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油膩、豬、魚等。
以水8升,煮取2升5合,絞去滓,分溫3服,相去如人行6-7裡進1服。不吐利愈。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廣濟方》。
前胡1兩,麥門冬3兩(去心),竹茹2兩,橘皮1兩,甘草1兩(炙),生薑2兩,生地黃4兩(切)。
天行惡寒壯熱,食則嘔逆。
上切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蕪荑、熱面、豬犬肉、油膩。
以水7升,煮取2升3合,絞去滓,分溫3服,如人行6-7裡,進1服。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廣濟方》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五味子2兩,生乾地黃(焙)2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)2兩,澤瀉2兩,貝母(去心,焙)1兩,人參1兩,山芋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1兩,杏仁(湯去皮尖雙仁,麩炒)1兩,麻黃(不去節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葛根1兩,烏梅(取肉)1兩。
五臟諸咳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2盞,加生薑5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後臨臥溫服。去枕仰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。
前胡1兩,羊脂2兩,大棗20枚,當歸1兩,茯苓1兩,白朮1兩,芍藥6分,桂心1兩,半夏2兩,乾薑1兩,麥門冬6分(去心),吳茱萸300粒。
久寒冷,胸膈滿,心腹絞痛,不能食,忽氣吸吸不足。
上切。
忌酢物、生蔥、羊肉、餳、桃李、雀肉等。
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3服,相去如人行10裡進1服。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深師方》。
前胡3兩,秦皮3兩,細辛3兩,梔子仁3兩,黃芩3兩,升麻3兩,蕤仁3兩,決明子3兩,芒消3兩,苦竹葉(切)1升,車前草(切)1升。
肝實熱目痛,胸滿急塞。
上切。
以水9升,煮取3升,去滓,納芒消,分為3服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一引《刪繁方》。
前胡3兩,枳實(炙)3兩,細辛3兩,杏仁(去皮尖,碎)3兩,芎3兩,防風3兩,澤瀉3兩,麻黃(去節)3兩,乾薑3兩,芍藥3兩,茯苓(一作茯神)4兩,生薑4兩,桂心2兩,甘草(炙)2兩。
胸背氣滿,膈上熱,口乾,痰飲氣,頭風旋。
上切。
忌生冷、油滑、豬牛肉、面、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生菜、酢物。
以水9升,煮取2升6合,分3服,微汗。
《外臺》卷八引《延年方》。
前胡2兩,甘草2兩,半夏2兩,芍藥2兩,黃芩1兩,當歸1兩,人參1兩,桂心1兩,生薑3兩,大棗30枚,竹葉1升。
胸中逆氣,心痛徹背,少氣不食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4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三。
前胡3兩,人參3兩,生薑3兩,麥門冬3兩,餳3兩,半夏3兩,甘草3兩,芍藥3兩,茯苓3兩,桂心1兩,黃芩1兩,當歸1兩,大棗30枚。
胸中逆氣,心痛徹背,少氣不食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4升,煮取3升,去滓,分為3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三。
前胡1兩,石膏2兩,豆豉(熬焦)3合,桔梗3分,甘草半兩。
傷寒,病人脈浮數,或緊或緩,其脈上出魚際,寸脈力大於關脈,發熱冒悶,口燥咽乾,清明以後至芒種以前得者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水1盞,生薑1塊如棗大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熱服。依前熱未解,每服入豆豉30粒,水1盞半,同煎至8分,去滓熱服。
《傷寒微旨論》捲上。
前胡2兩,芍藥2兩,黃芩2兩,大黃2兩,甘草(炙)2兩,大棗20枚(擘)。
石發,頭痛,胸脹滿,或寒或熱,手足冷,或口噤,或口爛生瘡乾燥,惡聞食氣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8升,煮取2升5合,分3服。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二。
前胡(去蘆頭)3兩,蔓荊實(去白皮)3兩,芎3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3兩,甘菊花3兩,防風(去叉)3兩,羌活(去蘆頭)3兩,白茯苓(去黑皮)3兩,石膏(碎)3兩,甘草(炙,銼)3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4兩,黃芩1兩半。
中風傷寒,頭目昏眩,壯熱,肩背拘急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以水1大盞,入生薑2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。
前胡2兩,黃芩2兩,甘草(炙)2兩,茯苓2兩,梔子仁1兩,枳實(炙)1兩,大黃1兩,杏仁60枚(去皮尖),生薑3兩(切)。
石發,內熱結不除。乳石發動,氣上不得食,嘔逆,大小便不通,氣滿煩悶。
上切。
以水9升,煮取2升半,分服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八。
前胡4分,黃芩4分,升麻4分,細辛3分,甘草3分,芍藥3分,大黃2分,常山2分。
小兒時氣兼瘧。
以水1升6合煎,分為4服,日3夜1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七引《嬰孺方》。
前胡1兩(去蘆頭),半夏1兩(湯洗7遍去滑),白朮1兩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赤芍藥1兩,黃芩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。
傷寒9日不解,心腹堅滿,身體疼痛,內外有熱,煩嘔不安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九。
前胡(去蘆頭)半兩,木通(銼)1分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桔梗(去蘆頭,切,炒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分,旋覆花(微炒)1分,半夏(湯浸洗7遍,入生薑1兩同搗,炒)半兩,升麻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首風。每發胸膈滿悶,吐逆痰涎,飲食不下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入生薑1棗大(拍碎)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前胡(去蘆頭)3分,旋覆花3分,黃耆(薄切)3分,防己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竹茹3分,防風(去叉)3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、石膏(研碎)1兩。
風頭眩,飲食不下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早、晚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前胡(去蘆頭)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芎半兩,人參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芍藥半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,焙)1兩。
傷寒表不解。
上為粗末。
服訖以厚被蓋覆,如人行五里再服。徐令汗透遍身,即旋去衣被,避風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蔥白3寸,煎至7分,去滓熱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。
前胡(去蘆頭)6兩,羌活(去蘆頭)6兩,防風(去叉)4兩,桔梗(炒)3兩,薺苨(去蘆頭,銼)2兩,蛇蛻皮1兩(剪碎,炒令黃)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乾稱)半兩,蟬殼(淨去土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半,人參2兩。
傷寒頭痛,惡寒發熱,肢體疼倦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3片,薄荷7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。
前胡2兩,生薑2兩,甘草2兩,樸消2兩,大黃(別浸)2兩,茯苓1兩,麥門冬1兩,當歸1兩,半夏1兩,芍藥1兩,滑石1兩,石膏1兩,栝樓根1兩,黃芩1兩,附子1兩,人參1兩。
寒熱嘔逆少氣,心下結聚,膨亨滿,不得食,寒熱消渴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2升,煮取6升,分4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升麻1兩,麻黃(先煮,掠去沫,焙)1兩,人參1兩,羚羊角(鎊)1兩,白朮1兩,陳橘皮(去白,炒)3分,甘草(炙)1分。
妊娠傷寒,憎寒發熱,頭痛身疼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蔥白1寸,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陳橘皮(去白,炒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人參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五味子(炒)1兩。
逆氣咳嗽,胸中寒熱,短氣不足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生薑2片,大棗1枚(擘)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前胡、黃芩、梔子、茯苓、蟬衣、薄荷、甘草、通草。
身熱惡寒,鼻塞脈數,面赤口乾,不思納谷,舌苔黃燥者。
《引經證醫》卷四。
前胡、柴胡、紫蘇、桔梗、陳皮、半夏、白芷、甘草。
十二月傷寒,或從畏寒而起者,此即感也,屬表症。
生薑、大棗為引,水煎服。
《四明心法》卷下。
前胡1錢半,白朮1錢半,黃芩2錢(炒),梔子仁2錢,知母2錢,木香2錢。
妊娠傷寒,頭疼壯熱,肢節煩疼。
上作1服。水2鍾,加竹茹1塊,蔥白3寸,煎1鍾,不拘時候服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三。
防風(去叉)1兩,決明子(微炒)1兩,青葙子1兩,黃連(去須)1兩,木通1兩,茯神(去木)1兩,玄參1兩,升麻1兩,地骨皮1兩,羚羊角、前胡(去蘆)1兩半。
五臟氣虛,風熱乘之,毒氣上攻,眼目赤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1盞半,煎至7分,食後溫服,臨臥時再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二。
前胡(去蘆)、半夏(湯泡7次)、杏仁(去皮尖,麩炒)、紫蘇子(炒)、枳實(去瓤,麩炒)、橘皮(去白)、桑白皮(炙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氣實極,胸膈不利,咳逆短氣,嘔吐不下食。嘈雜,溼痰氣滯,不喜飲食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○引《濟生》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龍膽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人參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。
小兒變蒸,熱氣乘心,煩躁,啼叫不已,及骨蒸煩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7分,煎至4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七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半,升麻1兩半,桂(去粗皮)1兩半,紫菀(去苗土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五味子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炒)1兩半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1兩半。
產後肺寒咳嗽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四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半夏(為末,生薑汁製作餅,焙)1兩,白朮1兩,人參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桔梗(炒)1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。
產後肺氣不足,短氣虛乏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人參1兩,桔梗1兩,芎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半夏半兩(洗7遍去滑,薑汁炒)。
產後傷寒,發熱,頭疼體痛,咳嗽痰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1棗大(切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前胡3兩,黃芩1兩,麥門冬1兩,吳茱萸1兩,生薑4兩,大黃1兩,防風1兩,人參2兩,當歸2兩,甘草2兩,半夏2兩,杏仁40枚。
胸中久寒,僻實隔塞,胸痛,氣不通利,三焦冷熱不調,食飲極少無味,或寒熱身重,臥不欲起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取3升,去滓,分3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八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白朮2兩,人參2兩,石膏(碎)2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。
妊娠傷寒,頭疼壯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蔥白1寸,同煎至6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前胡(去蘆頭)3兩,細辛(去苗葉)3兩,芎3兩,麻黃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)3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黃色)3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3兩,防風(去叉)3兩,澤瀉3兩,芍藥3兩,茯神(去木)4兩,白朮2兩,旋覆花2兩,甘草(擘破,炙)2兩半,乾薑(炮裂)2兩半,半夏3兩(水煮三五十沸,薄切放幹,入生薑汁拌,炒黃色)。
妊娠傷寒,頭痛惡寒,渾身壯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蔥白1寸,同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決明子(炒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車前子1兩,甘菊花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3兩,苦參3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2兩,升麻2兩。
目赤疼痛如脫,視物不明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入馬牙消半錢匕,食後溫服,臨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小麥1兩,茅根(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石膏(碎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肺傷唾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汁、生地黃汁各半合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。
前胡(去苗)3分,半夏(湯洗三度去滑,焙)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蘆根(銼碎)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,旋覆花半兩。
腳氣多痰,膈壅頭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半分(拍碎)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前胡(去蘆頭)3分,柴胡(去苗)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人參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大腹3枚(並皮銼),半夏(湯洗7遍去滑,焙乾)1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1分。
虛勞胸滿,氣逆嘔吐,飲食不入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1分(拍破),煎至1盞,去滓,空腹分溫2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石膏(碎)1兩,阿膠(炙燥)1兩。
妊娠傷寒,頭痛壯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半夏(湯洗去滑,焙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芍藥半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1分,黃芩(去黑心)1兩。
氣極。傷熱,喘息衝胸,常欲恚怒,心腹滿痛,內外有熱,煩嘔不安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1棗大(拍碎),大棗2枚(去核)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,不拘時候。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前胡(去蘆頭,銼)1兩,半夏2兩(以生薑自然汁1升半,漿水1升,同於銀器內慢火煮,令水與薑汁盡,薄切,焙乾),人參1兩,木香1兩(銼),厚朴(塗生薑汁炙令香熟,細銼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旋覆花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乾)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,銼)1兩,白朮1兩,甘草3分(炙微令黃,銼)。
妊娠痰飲留滯,不思飲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5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芍藥1兩,膏葙子1兩,決明子(微炒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車前子1兩,梔子仁1兩。
目赤腫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竹葉7片,煎取8分,去滓,入芒消1字,食後放溫,臨臥再服。取利為度。既利,即去芒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升麻2兩,菊花1兩半,細辛(去苗葉)1兩,梔子仁1兩,大黃(銼碎,炒熟)1兩,秦皮(去粗皮)2兩,決明子(微炒)2兩,蕤仁(去皮,研如膏)2兩。
肝實熱,赤脈衝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2盞,入竹葉7片,煎至1盞,去滓,入芒消1錢匕,放溫,食後、臨臥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半,赤芍藥1兩半,青葙子1兩半,山梔子仁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車前子1兩,淡竹葉5片(洗),樸消1錢匕(湯成下),柴胡(去苗)1兩半,甘草(微炙、銼)3分。
目暴腫生翳。
上藥除消、竹葉外,為粗末。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入竹葉,煎至8分,去滓入消,放溫,食後、臨臥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六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旋覆花2兩,桔梗(銼,炒)1兩,犀角(鎊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黃)1兩,玄參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半夏(為末,生薑汁製作餅,懸幹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風毒上攻,眼目赤澀,或胬肉侵睛,頭旋心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生薑1分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六。
前胡(去蘆頭)3兩,生麥門冬(去心,焙乾)5兩,甘草(炙)2兩,梔子仁1兩,葛根(銼)1兩,漏蘆1兩,葳蕤2兩。
時氣後,服補藥過多,眼忽失明,頭痛憎寒,天陰即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竹葉10片,煎取8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決明子(炒)2兩,黃連(去須)2兩,芍藥2兩,大黃(銼,炒)2兩,升麻2兩,山梔子仁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。
眼赤膜不見物,或生息肉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苦竹葉10片,煎至1盞,去滓,下芒消末1錢匕,食後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。
前胡(去蘆頭)2兩,木通(銼)2兩,石膏2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大黃(銼,炒)1兩。
鼻淵。腦熱,鼻塞多涕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蔥白1寸,豉20粒,生薑1棗大(切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前胡(去蘆頭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桔梗(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人參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1兩,旋覆花1兩半,甘草(炙,銼)半兩,石膏(碎)1分。
虛勞,營衛不調。寒熱羸瘦,肢體煩倦,頭目昏疼,飲食無味,多困少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