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8兩,制半夏4兩,川貝母4兩,白朮4兩,茯苓4兩。
痰飲咳嗽,氣逆哮喘。
麻黃用梨、甘蔗、韭菜、荸薺、藕、萊菔等6種原料各1斤,生薑半斤,每種分次打汁,將麻黃拌透曬乾,蒸煮3小時,曬乾;將蒸煮鍋中汁水仍拌入麻黃中,曬乾;再配入諸藥,共為細末;用白蜜10兩,煉熟化水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次1錢,開水吞服,1日2次。或絹包煎服3-5錢。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(蘇州方)。
阿膠、生地、甘草、麥冬、貝母、白及、青黛、百合。
肺為虛火所逼,咳血,一點一絲。
煉蜜為丸。
口服。
《醫鈔類編》卷七。
南星、半夏、白礬(生)、牙皂、巴豆(去殼、另研)、杏仁(去皮尖、另研)各等分。
小兒痰嗽。
上為末,合一處,再研令勻,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用3丸,針挑燈上燒存性,研爛,清茶調下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三引宗杏川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