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半兩,當歸(切,焙)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2兩,地榆1兩。
產後惡露下多,短氣乏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加生薑3片,水1盞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人參1兩,鱉甲(醋浸,去裙襴,炙黃)2兩,柴胡(去苗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桃仁70枚(湯浸,去皮尖,別研),白檳榔1枚(銼)。
虛勞腳氣,臍腹及面目浮腫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加童便1盞,浸1宿,平旦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黃耆(蜜炙)1錢半,人參1錢半,甘草(炙)7分,陳皮(去白)1錢,白朮1錢2分,五味子20粒(打碎),麥門冬(去心)1錢。
人遇勞倦,辛苦過多,即服此方,免生內傷發熱之病。
加生薑2片,大棗2枚,水1鍾半,煎8分,食前服。
《醫便》卷一。
半夏(湯洗7次)、天南星、寒水石、柴胡(去苗)、五味子、豬牙皂角、甘草(炙)、款冬花。
諸嗽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8錢,加生薑5片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通口臨臥服。
《袖珍》卷一。
人參半兩,荊芥半兩,甘草半兩,防風半兩,幹葛半兩,肉桂半兩,五加皮半兩,桔梗半兩,川芎半兩,柴胡半兩,陳皮半兩,芍藥半兩,麻黃1兩(去節,依法制)。
傷寒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1錢,水1盞,加烏梅1枚,煎6分服。常服出汗,熱進2-3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八。
人參1分,北梗1分,半夏曲1分,五味子1分,細辛1分,枳殼(制)1分,赤茯苓1分,杏仁(不去皮)1分,甘草(炙)半分。
咳嗽痰壅。
上銼細。
每服3錢,加生薑5片。烏梅半個,食後煎服。
《直指》卷八。
人參1分,桔梗1分,半夏曲1分,五味子1分,細辛1分,枳殼(制)1分,赤茯苓1分,甘草(炒)半分。
咳嗽痰壅。
上銼散。
每服3錢,加生薑5片,煎服。
《直指》卷七。
人參半兩,龍骨半兩,地龍糞半兩,烏梅7枚(去核,炒幹)。
小兒夏秋患痢後,渴不止,變作疳。
上為粗末。
1-2歲每服半錢匕,水7分1盞,煎至四分,去滓,分為2服,空心。午後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人參半兩,赤芍藥1分。
小兒百日以來,痰實,乳食不下,吐涎沫而微壯熱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半盞,加生薑1片,同煎至3分,去滓,分3次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七。
人參3分,甘草(炙)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,知母半兩,常山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豬苓(去黑皮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。
產後寒熱瘧,往來不已,煩渴體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同煎至8分,去滓,當未發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人參2兩,芎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阿膠(炙,焙)2兩,杜仲(去粗皮,炙)2兩,艾葉1握,熟乾地黃(焙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妊娠胎動不安,腰腹痛,血下不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大棗1枚(擘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人參1兩,桑寄生1兩,阿膠(炒燥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,銼)3分。
妊娠心痛,腹脅脹滿,不思飲食,嘔逆不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人參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7遍)1兩半,白朮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葛根(銼)1兩。
妊娠阻病,心中憤悶,頭目眩,四肢沉重懈怠,惡聞食氣,好吃酸鹹果實,多臥少起,三月、四月皆多嘔逆,百節不能自舉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、加生薑5片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人參1兩,白芍藥1兩,栝樓根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茯神1兩,酸棗仁1兩,甘草(炙)1兩,熟地黃2兩。
飲酒房勞,酒入百脈,令人恍惚失常。
上銼散。
每服4大錢,水1盞,煎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三因》卷十。
人參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山萸1分,白朮1分,甘草(生,銼)半分。
脾胃氣虛弱,不進飲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2片,大棗2枚(擘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;小兒諸疾未痊,乳食不進者,用藥末1錢匕,水1中盞,加紫蘇、木瓜,煎至4分,去滓放溫,並吃2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人參1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1兩,白朮2兩。
肝虛筋急,或霍亂轉筋,手足麻痺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,加蔥白5寸(切碎),同煎8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。
人參1分,甘草(炙)1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烏梅5枚(去核,焙),草豆蔻7枚(去皮)。
脾瘧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用溼紙裹定,熟水2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大棗2枚(擘破),瓷器內煎至1盞,去滓,未發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。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,白朮(銼,炒)1兩。
傷寒汗後,氣虛煩悶,心神不寧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人參2兩,甘草(炙)2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2兩,獨活(去蘆頭)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芎2兩,石膏(碎)2兩,秦艽(去苗土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枚,白朮3分,細辛(去苗葉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防風(去叉)1兩1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40枚,黃芩(去黑心)1兩,赤芍藥半兩,乾薑(炮)半兩。
因於驚,邪風入心包,或加胸背悶痛,驚怖,小腹微痛,寒熱,心煩悶,色變青黃赤白;兼治虛勞驚俱,風邪諸疾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。
人參1兩,橘皮3兩,生薑1兩。
嘔吐。
上切。以水4升,煮取1升5合,分溫3服。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人參2兩,麥門冬(去心)2兩,橘皮2兩,白朮2兩,厚朴(炙)2兩,茯苓4兩,生薑3兩(切),甘草1兩(炙)。
虛客熱,不能食,噁心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等。
上切。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為3服,1日3次。
《延年秘錄》引蔣孝瑜方(見《外臺》卷八)。
人參8分,厚朴6分(炙),橘皮6分,白朮8分,生薑8分。
嘔不能食。
上切。
忌桃、李、雀肉等。
以水4大升,煮取1升5合,分溫3服。
《延年秘錄》引蔣孝璋方(見《外臺》卷六)。
人參1兩半,五味子1兩半,熟乾地黃(焙)1兩半,赤芍藥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乾薑(炮)1兩,芎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桂(去粗皮)1兩。
骨極虛寒,面腫垢黑,腰脊痛,不能久立屈伸,夢寐驚悸,上氣,小腹急痛,腰背四肢常冷,小便白濁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,加羊腎1只(去筋膜,切),同煎至8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人參3分,麥門冬(去心)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生薑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大棗5枚。
妊娠阻病,心中煩悶,嘔噦吐逆,惡聞食氣,頭眩重,四肢百節疼痠,嗜臥汗出,疲極黃瘦。
上銼,如麻豆大,分為2劑。
忌菘菜、醋等。
每劑以水5盞,煎取2盞,去滓,食前分為3服,如人行3-5裡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)1分。
消渴,胸膈煩悶,燥渴,飲水無度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以水5盞,煎取2盞,去滓,溫,頓服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人參半兩,熟乾地黃(切,焙)半兩,五味子半兩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研)半兩,梔子仁半兩,瞿麥穗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木香半兩,榆皮3分,檳榔3枚。
勞淋,水道不利,腰腳無力,虛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