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白朮湯

《醫統》卷四十四引《醫抄》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白朮1錢,天門冬1錢,麥門冬1錢,五味子20粒,半夏8分,阿膠(炒)8分,甘草(炙)5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逆喘急。

使用方法

水2盞;加生薑3片,煎8分,通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四十四引《醫抄》。

《外臺》卷三十五引《古今錄驗》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6分,白朮4分,茯苓4分,厚朴(炙)3分,甘草(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霍亂吐痢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1升半,煮取6合,分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十五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宣明論》卷十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白朮半兩,當歸半兩,芍藥半兩,大黃半兩,山梔子半兩,荊芥穗半兩,薄荷半兩,桔梗半兩,知母半兩,澤瀉半兩,茯苓(去皮)1兩,連翹1兩,瓜蔞根1兩,幹葛1兩,甘草3兩,藿香葉1分,青木香1分,官桂1分,石膏4兩,寒水石2兩,滑石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胃膈癉熱,煩滿,飢不欲食:癉成為消中,善食而瘦;燥熱鬱甚而成消渴,多飲而數小便。兼療一切陽實陰虛,風熱燥鬱,頭目昏眩,風中偏枯,酒過積毒,一切腸胃燥澀,倦悶壅塞,瘡疥痿痺;並傷寒雜病,產後煩渴,氣液不得宣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抄5錢,水1茶盞,入盆消半兩,加生薑3片,煎至半盞,絞汁。入蜜少許,溫服。漸加至10餘錢,得臟腑流利取效。如常服,以意加減,兼服消痞丸散,以散腸胃結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十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黃芩半兩,柴胡半兩,幹葛半兩,梔子仁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白朮、防風、半夏(泡7次)、五味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不足,咳逆有痰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杏苑》卷六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5分,白朮1錢5分,當歸1錢,白芍藥1錢,橘皮1錢,茯苓1錢,川芎8分,黃連3分,厚朴4分,甘草(生)2分。

功效主治

病久氣虛腹脹,手足瘦而腹大如蜘蛛,脈弦而澀,重則大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用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六。

《馮氏錦囊雜癥》卷十四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5分,白朮2錢,茯苓2錢,檳榔2錢,黃耆2錢,當歸2錢,生地2錢。

功效主治

水腫臌脹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馮氏錦囊雜癥》卷十四。
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四: 人參白朮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1斤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及一月,其人素虛而患瘧者。

炮製方法

水6碗,煎去其半,如法再煎,如此3次。去滓取汁,共9碗,慢火煎至1碗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半酒杯,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