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烏梅10個,巴豆(大者)10個,半夏(大者)30個,丁香(新好者)50個。
小兒一切遠年近日酒食所傷,漸成積塊。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麻子大,硃砂為衣。
小兒1-2丸,大人每服3-5丸至7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量虛實加減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。
天南星(煨)1兩,半夏(泡7次)2兩,陳皮(去白,鹽水拌)1兩,甘草4錢,杏仁49粒(另研)。
哮喘。
先以南星、半夏2味研末,薑汁、皂角汁拌勻和作餅,又將甘草、陳皮研末,取竹瀝1碗,以藥和成餅子,焙乾,又浸溼,又焙乾,以竹瀝盡為度;再研杏仁泥,蒸蜜和為丸。
臨時噙化1丸,以薄荷湯送下。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雄黃半兩,葉子雌黃半兩,樸消半兩,綠礬半兩,明礬半兩,白礬半兩。
痔。
上藥各別磕碎,以銀窩一入雄黃,二入雌黃,三入樸消,四入綠礬,五入白礬,圓瓦片蓋定,炭火煅1日夜,看青煙出盡,有紅煙上方好,候冷取出,紙襯頓地上,用盆蓋,出火毒1日夜,入乳香末1錢,沒藥末1錢,同研極細。
每抄1匙,煎甘草湯調敷,外用雞羽掃藥末蓋之,日2次、夜1次,自然乾硬而脫。逐日須用蔥白煎湯,入樸消溫洗,軟帛拭乾,然後敷藥。
《直指》卷二十三。
火消3分,冰片1錢,麝香1錢,雄精1錢,九制爐甘石1錢。
毒蛇、猘犬傷,及痧證悶死,時疫發斑不出。
上為細末。
蛇傷者,忌食赤豆百日;猘犬傷者,忌食羊肉發物,傷處均不必用藥,分別以米泔水、糯米飲洗之。
以竹挖耳點藥於大眼角內,1日1-2次,男左女右。
《雞鳴錄》卷十引韓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