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疰丸

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古今錄驗》: 五疰丸

配方組成

丹砂(研)2分,礜石(泥裹,燒半日)2分,雄黃(研)2分,巴豆(去心皮,熬)2分,藜蘆(熬)2分,附子(炮)2分,蜈蚣1枚(炙,去足)。

功效主治

邪鬼疰忤,心痛上氣,厭夢蠱毒;傷寒、時疾、疫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冷水、生血物、狸肉。

使用方法

服1丸,即愈;不解,夜半更服1丸,定止。帶1丸辟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華倫錄佚》: 五疰丸

配方組成

丹砂(研)1兩,雄黃(研)1兩,附子(炮)1兩,甘遂半兩(熬),豉60粒(熬),巴豆60枚(去心皮,熬令變色)。

功效主治

中惡,五疰、五屍入腹。胸脅急痛,鬼擊客忤,停屍垂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,巴豆別研令如脂,乃更合搗取調。白蜜和之,藏以密器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血物,豬肉、蘆筍。

使用方法

若有急疾,服胡豆2丸。不覺更益,以飲投之。若已口噤,將物強發開,若不可發,扣齒折以灌下藥湯酒隨進之,即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華倫錄佚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