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子薑黃1兩,草龍膽1兩,幹葛1兩半。
小兒吐逆。
上為細末。
5歲以下小兒每服半錢,用重帛裹藥在內,以線扎定,入於甜水半盞中,慢火煎存3分,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四。
新罌粟殼1兩(白痢炙,赤痢蜜塗炙,赤白痢半炙半蜜炙),甘草1錢(白痢炙,赤痢生,赤白痢半炙半生),陳橘皮半兩(不去瓤,白痢炙,赤痢焙,赤白痢半炙半生)。
痢疾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用百沸湯調,去滓熱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○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厚朴4兩(去粗皮,薑汁浸1兩),陳橘皮(去白)2兩,甘草(炙)2兩,藿香葉(去土)2兩,蒼朮(米泔浸1宿,焙)2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乾為末,生薑汁搜和作餅子,炙令黃色)2兩,草果子仁2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半。
一切氣。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槐實(及時採,炒)1兩,臭椿根皮(銼,暴幹)1兩,荊芥穗1兩。
腸風痔瘻,瀉血久不愈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用粟米飲調下;年深者服2錢匕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三稜1兩,莪術(並細銼)1兩,巴豆(去殼)1兩。
婦人血刺痛不可忍者。
上3味,以釅醋1碗,熬醋成膏為度。先將糠固濟1罐子,陰乾後將藥並醋膏一處置罐子中,外用泥裹,以平瓦1片蓋之,用炭火5-7斤燃,常看守,才候煙急出即取出,看通黑則止,不得燒過了,便入乳缽內細研為末。
每服1錢,炒生薑、酒調下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靈苑方》。
半夏、厚朴、蒼朮、陳皮、人參、藿香、茯苓、木香。
發頤毒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