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梔子。
三焦有火,嗌燥喉幹,二便秘結,夜作煩熱。
用濃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臨臥每服3錢。
《醫林纂要》卷四。
黃連(去須,微炒)1兩,黃柏(炙微赤)1兩,黃芩1兩。
三焦積熱,熱毒血痢,眼目赤腫,口舌生瘡,咽喉齒痛,脈痿,腸風痔漏,婦女赤帶。血痢日夜不止,腹中痛,心神煩悶。上焦積熱。熱痢腹痛,或口舌咽喉齒痛,大小便結澀,及一切實火之症。不及期而經先行,由於血熱者。心氣熱,下脈厥而上,色赤,絡脈滿溢,樞紐折挈,脛縱而不任地者,名曰脈痿。口瘡,胃中有熱,脈洪大。三焦積熱上攻,眼目赤腫,小便赤澀,大便結燥,五臟俱熱,腸風痔漏。赤帶,血熱之甚者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煎炒、椒、姜。辛辣等熱物。
每服15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九,名見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