鶴頂丹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白膠香1錢,木鱉子半兩(淨),黃丹2兩半,硃砂1兩,黃蠟1兩,杏仁8錢,巴豆8錢,信砒3錢半,硇砂2錢半,乳香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瀉痢,無問冷熱赤白,連綿不愈,愈而復發,腹中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熔蠟為劑,入油20點,令軟,油單裹,丸如麻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進食一時辰,孕婦不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小兒半丸,洩瀉,冷水送下;赤痢,甘草湯送下;白痢,乾薑湯送下;赤白痢雜,乾薑、甘草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艾葉5兩(醋煮),牡蠣(煅)3兩,龍骨(煅)3兩,當歸2兩,附子1兩(炮),赤石脂3兩(煅,研)。

炮製方法

醋糊為丸,石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烏梅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。

《局方》卷十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麝香(研)2兩半,硃砂(研,飛)100兩,牙消(枯研)125兩,寒水石粉110兩,甘草(炒,為末)35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壅痰實,咽膈不利,口乾煩渴,睡臥不安;中暑頭痛,躁渴不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1兩2錢作10丸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每服1丸,以溫生薑水化下。如治中暑,加生龍腦少許,同研細,以新水化下;小兒1丸分4次服,更量大小加減。小兒臟腑積熱,心神不寧,夜臥狂叫,口舌生瘡者,食後用薄荷自然汁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十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明白礬1兩,真銀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結胸,痰症發熱,或咽喉如拽鋸及痰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熨斗盛少炭火,坐小瓦盞在上,平抄礬、朱末1錢,入盞中熔化,急刮出就搓成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研細,茶清調勻溫服,或入薑汁少許同炒下。聽心上有隱隱微聲,結者自散。不動臟腑,不傷真氣,無問虛實證皆可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《誠書》卷十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半夏(制7次)21粒,杏仁(制7次)21粒,巴豆(制)21粒。

功效主治

傷食發熱,腹脹便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打成片,入幹胭脂5分,烏梅水浸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誠書》卷十。

方出《直指》卷七,名見《金匱翼》卷二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虢丹2兩,白礬2兩。

功效主治

喘嗽,頑痰迷塞,關竅不通,聲音不出。痰厥。

炮製方法

以錢王磚挖一火孔,先入虢丹,次入白礬,蓋頂,用炭1斤,煅至火盡礬枯丹黑,出火毒,研細,煮稀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用沸湯泡生薑汁送下。諸頑痰迷塞,關竅不通,聲音不出,以30丸研末,入全蠍少許,用自然薑汁澄取清者調灌,須臾吐痰即效。凡喘促胸膈澎湃,寸脈急數,須從權吐之,中滿由實而喘者,與解毒雄黃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直指》卷七,名見《金匱翼》卷二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(煅)2兩,石膏2兩,甘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積熱,及暑月火盛心煩,並麻瘄熱症,一切結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甘草濃煎汁為丸,如芡實大,辰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乳香5錢,沒藥5錢,杏仁14個(去皮尖),巴豆25粒(去油),黃蠟1兩,黃丹(飛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黃蠟溶化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赤痢,甘草湯下;白痢,乾薑湯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甜消4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喉咽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先掘地作坑子,揩淨,入甜消在內一時辰,出火毒,取出加熟甘草末半兩,麝香、生龍腦各1錢,硼砂2錢半,馬牙消1兩,丹砂1錢半共為細末,水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含化咽津。小兒只作散,每服半錢匕,新汲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
《雞峰》卷七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辰砂(打碎千百遍,入水不住手研7日可用,浸去黃腳,別以器中瀝乾)5兩,青鹽5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七。

《雞峰》卷四: 鶴頂丹

配方組成

辰砂5兩,椒紅5兩,青鹽5兩(上藥納銀瓶內,木塞瓶口,油紙封,重湯煮7晝夜,入地坑出火毒,1宿後入下藥),鹿茸5兩1分(酒浸,水洛,焙乾),參5兩,茅術5兩9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共拌勻,同杵300-500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、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