驅邪散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香薷、青皮、柴胡、黃芩、川芎、前胡、砂仁、藿香、白朮、烏梅、紅棗、人參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瘧疾,熱極則損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一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良姜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傷寒,營衛虛弱,脾臟受溼,變成瘧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以豬膽汁浸一宿,用東壁炒焦,去土,洗切焙之,以北棗一個,先焙令幹,碾同前藥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5分,候瘧發時服。一方為丸,紫蘇湯下2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一。

《醫統》卷九十三引衡州歐大丞方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陳皮、紫蘇、升麻、幹葛、赤芍藥、菖蒲、蒼朮、厚朴、半夏、香附子、麥香、大黃、黃芩、川芎、山梔子、甘草、枳殼、香白芷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天行傷寒壞證及諸不正之氣,不問陰陽二證,頭疼,噁心,喘急,身體症痛,煩渴咽乾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加生薑、蔥,水煎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九十三引衡州歐大丞方。

《胎產秘書》捲上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藿香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草果少許,知母、橘紅、砂仁(1方加柴胡8分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營衛虛弱,脾胃不足,或感風寒,或傷生冷,傳為瘧疾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、大棗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秘書》捲上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一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2兩(米泔浸1宿,刮淨,去皮,微炒),川芎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時常頭昏,沸湯下;稍甚,生薑、大棗或蔥白煎7分,連進2-3服。微出汗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一。

《濟生》卷七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高良薑(銼,炒)1兩,白朮1兩,草果仁1兩,橘紅1兩,藿香葉1兩,縮砂仁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食瘧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大棗1個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七。

《顧松園醫鏡》卷十三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犀角1錢,羚羊角1錢,龍齒1錢,虎頭骨(俱為末)1錢,木香1錢,沉香1錢,檀香1錢,降香(淨)1錢,麝香2分,雄黃2錢,牛黃1分,硃砂2錢,羶羊肉2-3兩,茯神5錢,棗仁5錢,遠志5錢。

功效主治

卒中邪惡,頭面青黑,口噤眼閉,昏不知人,手足厥冷,肌膚粟起,或錯言妄語,或直視握拳,或遍身骨節疼痛非常。

注意事項

羊肉,胃弱者不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煎湯調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松園醫鏡》卷十三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: 驅邪散

配方組成

香薷、青皮、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砂仁、前胡、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烏梅、麥冬、蒼朮、藿香、川芎、白芍、草果、大棗(1方加當歸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瘧疾,氣血虛弱,往來寒熱,發止無時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