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半斤(米泔水浸1宿,曬乾,用生薑半斤,蔥白4兩,搗炒蒼朮,幹則去蔥姜不用),茴香半斤(用生薑汁4兩,浸1-2宿,後用鹽炒幹),吳茱萸(湯泡,炒)4兩。
寒溫成疝,腎腫疼痛。
上為末,搗蔥白成膏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五。
蒼朮1兩,厚朴(薑汁炙)1兩,陳皮1兩,生好硫黃2兩(用蘿蔔煎沸湯洗3兩次)。
腹脹痛,臟腑秘。
上為末,浸蒸餅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米湯送下,日1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九引《餘居士選奇方》。
蒼朮(米泔浸去皮,焙)1兩,芎藭1兩,防風(去叉)1兩,五味子半兩,黃耆(銼細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硫黃(研)1兩。
肝臟虛,客邪攻之,真氣微弱,不能主血,脈氣微細,大便失血。
上先以6味為細末,再入硫黃末,研勻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鹽湯米飲送下。一方煉蜜為丸。
《普濟方》卷十四引《護命方》。
香附(醋浸煮幹)8兩,蒼朮(米泔浸)4兩,陳皮2兩,當歸(酒洗)2兩,川芎2兩,白芍(酒炒)2兩,熟地黃(薑汁、酒浸,焙)2兩。
婦人白帶,臍腹脹痛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回春》卷六。
白朮1兩(炒),丁香1錢半,半夏1分,木香(炮)1分,蓬莪術1分,防風半兩,麥糵(炒)半兩,神曲(炒)半兩,茯苓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朝米湯送下30丸,食後服。
《史載之方》卷下。
白朮1斤(糯米泔浸3日)。
腸風痔漏,脫肛瀉血,面色萎黃,積年不愈。
上銼細,以慢火炒焦為末,取乾地黃半斤(淨洗),用碗盛,於甑上蒸爛細研,入白朮末,和勻,如硬,滴好酒少許,為丸如梧桐子大,焙乾。
每服15丸,加至20丸,空心粥飲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