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橘丸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九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青橘皮(去白)2兩,肉豆蔻2兩,黑牽半兩,木香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胃挾傷,心腹脹滿,胸膈不快,哽氣喘祖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橘皮炒黃,次下肉豆蔻、牽牛、木香,略同炒轉色,併為細末,煮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週歲兒每服10丸,乳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丁香皮6錢,青橘皮(去白,焙)半兩,硇砂(研細,水飛)1分,木香半兩,京三稜半兩,蓬莪術(炮,銼)半兩,縮砂仁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半兩,巴豆22枚(去皮,同烏梅一處搗令勻爛),烏梅(和核用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寒腸熱,腹脹洩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食後溫生薑、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五引《經驗良方》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使君子(去皮殼)1兩,訶子半兩,神曲半兩,麥糵半兩,甘草半兩,厚朴(薑汁制)半兩,陳皮2錢半,木香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痢,冷熱不調,水谷不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
使用方法

米湯化下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五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四引《經驗良方》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生薑半斤,陳皮2錢(不去白),青皮2錢(不去白),甘草半兩,縮砂半兩,神曲半兩,麥糵半兩,丁香3錢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攻刺心腹,及脾胃不和,中脘氣痞,心腹脹悶,不思飲食,嘔吐痰逆,噫氣吞酸,及宿食不消,吐之不出,咽之不下,諸般氣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陳皮、青皮、甘草、縮砂,用生薑爛研,同淹4味1宿,次日同諸藥焙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細嚼,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四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(去毛)、橘皮(去白)、生薑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神曲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,白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六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杏仁14個,巴豆14個,青皮半兩,陳皮半兩,麩半升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四肢腫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一處炒白,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20丸,冷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分,青橘皮(去白,鹽炒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半夏(湯洗7遍,去滑)1分,白礬(熬令汁枯)1分,牽牛子(炒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留飲宿食,腹脅脹滿,不喜飲食;膈痰結實,脅膈不利,頭目昏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煮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
《玉案》卷六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橘紅2兩,茯神2兩,青皮2兩,麥芽2兩,厚朴2兩,山楂2兩,砂仁1兩,三稜1兩,神曲1兩,人參1兩,澤瀉1兩,甘草5錢。

功效主治

吐瀉或食積所傷,肚腹作痛,脾胃不和,蛔蟲上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生薑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香橘丸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丁香半兩,訶黎勒皮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洞洩,心腹脹痛,不思奶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生薑湯化下,3歲以上2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