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金散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八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白蒺藜半兩,山梔子半兩,青黛半兩(研),膩粉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瘡疹愈而瘢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生麻油調塗瘢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二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稻穰1兩,胡椒半錢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疳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1次,幹摻在瘡口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二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九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南硼砂1兩(另研),薄荷2兩,甘草7錢半(炒),百藥煎3錢,馬牙消(枯,另研)半兩,青黛(另研)半兩,紫河車2錢半,白殭蠶(直者,去頭,微炒,取末)1錢半,腦子半錢(另研)。

功效主治

心肺客熱上攻,咽喉腫痛生瘡,舌本強硬,妨悶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研藥外,同為細末,入研藥再研勻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時時幹摻舌上,細細嚥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九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甘草1兩,荊芥1兩,生地黃1兩,熟地黃1兩,川芎1兩,鬱金1兩,地骨皮1兩,桑白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目病,四季發動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,煎8分,食後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龍腦1錢,青黛1錢,薄荷葉1錢,盆消1錢,乳香1字。

功效主治

眼目風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字,鼻內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七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信砒1分,銅綠1分。

功效主治

走馬惡疳,牙疳蝕損,唇舌肉腐,牙落臭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攤紙上,塗疳蝕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三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銅青、滑石、蚌粉各等分,輕粉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爛眩風眼,赤腫熱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桑葉煎,少加青鹽,泡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三。

《袖珍》卷三引《聖惠》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(飛)2錢,銅綠2錢,輕粉2錢,人中白2錢,枯礬2錢,蟾酥1錢,麝香少許(一方無人中白)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不以多少,先以竹針刺破瘡口邊,用藥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引《聖惠》。

《濟生》卷五引王一郎方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(去土垢)4兩,青黛4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白口瘡,急惡,狀似木耳;兼治痔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好油調,鴉羽掃口向咽喉,流入咽喉中,瘡爛,次日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五引王一郎方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王氏手集》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白及、青黛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嗽喘息有音,及熱搏上焦,血溢妄行,咳唾血出,咽嗌疼痛,煩渴嘔吐,寒熱休歇,減食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糯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王氏手集》。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芒消半錢,青黛半錢,乳香、沒藥各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目暴赤腫痛不能開者。鼻息肉,閉塞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鼻內搐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鉛丹半兩,莨菪子半兩,胡粉半兩,大棗20枚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疳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4味,一處杵作團,燒令通赤,取出候冷研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匕,空腹米飲調下,晚後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三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、人言、黃丹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疔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針開破貼上。黃水出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生龍腦(別研)1錢匕,麝香(別研)1錢匕,丁香(炒,為末)1兩,虎脛骨(白者,燒灰)1兩,鯪鯉甲(燒灰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腕傷骨折。

炮製方法

上5味,將虎骨並鯪鯉甲灰、丁香末同研極細,次下龍腦、麝香和研令勻,用瓷盒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匕,用小黃米1合煮粥,入醋少許,攪勻下藥。又取藥隨所傷多少,用帛子攤裹之,經宿1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銅青、白礬(生研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疳蟲蝕鼻生瘡,及鼻涕淹漬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敷瘡上,小兒亦可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花(3月3日採,陰乾)。

功效主治

五臟積熱,眼乾澀難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空心井花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四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仙靈脾(取葉用)1兩,惡實(略炒)1兩,木通(銼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藁本(去土)1兩,晚蠶砂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暴赤眼,隱澀疼痛,眵淚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食後用砂糖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四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三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生硫黃、寒水石(火煅)、玄精石、焰消、青黛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暑煩躁,大渴,吐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新汲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四引《旅舍方》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(去須)2兩,艾葉(燒黑灰)2兩。

功效主治

暴赤眼,澀痛難開,兼治目始赤,澀痛熱腫,熱淚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目中有瘡,即不可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5錢,湯浸澄清,用新綿濾過,乘熱洗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四引《旅舍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定粉2兩,黃丹半兩,白朮1分,白礬灰1兩,白龍骨半兩,訶黎勒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痢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棗1升,去核,共藥都溶作丸,入瓷罐內盛,燒令通赤,取出細研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《保嬰集》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白膠香2兩(研),蛤粉半兩,青黛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溼癬,浸淫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摻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集》。
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二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松香2兩,真蛤粉5錢,青黛2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疥癬眉煉,或延及遍身瘙癢,或濃水淋漓,經年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豬油調搽,或幹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(焙),甘草半兩(炒),沒藥、自然銅3兩(醋淬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惡露不快,腰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熱醋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四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青黛1兩,寒水石1兩(煅過,酥為度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熱毒,膿窩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香油調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: 青金散

配方組成

硫黃1兩(盞子內熔作汁),水銀1兩(2味結作砂子)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逆不定,手足厥冷,面青不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冷木瓜湯調下,冷米飲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