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骨丸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雞骨丸

配方組成

雞骨(煮熟黃雌雞,左右肋骨,炙黃)1兩,赤芍藥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,微炒),紫菀半兩(洗去苗土),赤茯苓半兩,細辛1分,黃芩1分,桂心1分,柴胡半兩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哺露傷飽,手足煩熱羸瘦,不生肌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溫水送下。早晨、晚後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嬰孺方》: 雞骨丸

配方組成

宿雌雞胸肋骨1具,黃連6分,厚朴3分,曲(炒)4分,甘草(炙)4分,白朮4分,麥糵(炒黃)2分,烏梅肉2分,人參5分,赤石脂5分,黃芩5分,白龍骨5分,桔梗2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下痢,經久不斷,羸瘦,脾胃冷弱,食不消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5丸,白飲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嬰孺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: 雞骨丸

配方組成

烏雞骨1具(湯浸,炙令微黃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枳實半兩(麩炒微黃)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澤瀉1兩,柴胡1兩(去苗),桔梗1兩(去蘆頭),人參1兩(去蘆頭),赤芍藥1兩,黃芩1兩,防葵3分,(庶蟲)蟲5枚(微炒令黃),杏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羸瘦,腹內有癖氣,脅下堅滿,時有腹痛,雖食不成肌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4-5歲兒,每服10丸,以粥飲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: 雞骨丸

配方組成

雄雞骨1具(炙令黃),赤茯苓半兩,石膏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赤芍藥半兩,紫菀半兩(洗去苗土),白礬半兩(燒灰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細辛半兩(洗去苗土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芩3分,桂心3分,甜葶藶3分(隔紙炒令香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丁奚,骨中微熱,腹內不調,食不為肌膚,或苦寒熱,腹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粥飲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嬰孺方》: 雞骨丸

配方組成

芎3分,當歸3分,紫菀3分,大黃(蒸,3升米下)3分,茯苓3分,杏仁(去皮,炒)4分,桂心4分,杜衡2分,白芷2分,石膏2分,半夏1分(洗),黃雌雞1個(破腹,勿令中水,去肉,取兩,脅翼及脛骨,幹之,炙令黃色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先得寒熱,腹堅牢強痞,不能飲食,不生肌肉,時苦壯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一日3次。稍稍加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嬰孺方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一引《嬰孺方》: 雞骨丸

配方組成

宿黃雌雞(取胸肋骨1具,淨去肉,令幹,酒浸1宿,令黃)3分,甘草(炙)3分,小草(炙)3分,蜣螂(炙)5個,桔梗4分,白朮4分,茯苓4分,芍藥4分,人參5分,黃芩5分,檳榔6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羸瘦,食少,不生肌肉,下焦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2歲兒每服15丸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一引《嬰孺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