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2錢半,白茯苓7錢半(炒),白朮7錢半(炒),川芎7錢半(炒),阿膠7錢半(炒),當歸(炒)1兩,陳皮1兩。
妊娠胎動,腹中(疒丂)痛,不思飲食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煎至7分服。
《準繩·女科》卷四。
透明阿膠(炒)2錢半,紫蘇2錢。
小兒風熱涎潮,喘促,搐掣,竄視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加烏梅肉少許同煎,灌下。
《直指小兒》卷一。
阿膠1兩半,馬兜鈴1兩半,紫菀1兩,款冬花1兩,甘草半兩,白蒺藜2錢半(炒),糯米1兩。
肝經受風冷,目有冷淚,流而不結者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半,煎8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阿膠7分半,白茯苓2分半,馬兜鈴2分半,糯米2分半,杏仁10粒,甘草2分。
久嗽肺虛,氣促有痰,噁心。
水煎服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六。
薯蕷1兩,阿膠(炒)1兩,五味子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白朮1兩,乾薑(炮)2錢,桂枝2錢,杏仁(去皮尖)3錢。
傷寒汗下後,咳嗽肺虛,聲音嘶敗者。
上銼細。
每服7錢,水2盞,加烏梅肉1錢,同煎服。
《準繩·傷寒》卷五。
阿膠(炒燥)1分,蒲黃1分,黃耆(銼細)1分。
舌上血出不止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匕,生地黃汁調下,並2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九。
阿膠(炒燥)半兩,白龍骨半兩,赤石脂半兩,乾薑(炮)半兩。
婦人血崩不止,赤白帶下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熱酒調下;崩漏,艾湯下。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李子良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○)。
阿膠半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陳橘皮半兩(湯浸去白瓤,焙),半夏(湯浸7遍,去滑),芎半兩,白朮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3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。
妊娠九月,傷寒煩熱,或覺胎不穩,腹滿懸急,腰疼不可轉側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熟地黃(洗,焙乾)半兩,白芍藥半兩,川芎半兩,黃耆(去皮)半兩,阿膠(銼,炒成珠)半兩,香附子(炒)半兩,當歸(去蘆,酒洗,焙乾)半兩,艾葉(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妊娠不問月數淺深,或因倒僕所損,致令胎動不安,或胎氣奔上,心腹疼痛,或胎下墜,腰臍疼痛,或時下血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9錢,以水2大盞,加生薑9片,大棗3枚,同煎1大盞,去滓,空心、食前熱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二引《保嬰方》。
阿膠半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連1兩(去須,微炒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。
赤白痢,腹中(疒丂)痛,時作寒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九。
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艾葉半兩(微炒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赤石脂半兩,龍骨半兩,芎3分,黃耆1兩(銼),熟乾地黃1兩,乾薑1分(炮裂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妊娠胎動,時有所下,腹脅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用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白茯苓3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,柴胡3分(去苗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黃芩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芎1兩。
妊娠胎動不安,心神虛煩,腹內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阿膠1兩半(搗碎,炒令黃燥),赤芍藥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柴胡1兩(去苗),麥門冬1兩半(去心),黃芩1兩,白茯苓1兩,白朮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妊娠瘧疾,憎寒,頭痛壯熱,腹痛及胎不安穩,腰臍下重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中盞,加薤白2莖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白附子3分(炮裂),桂心3分,羌活3分,當歸1兩,天麻1兩。
破傷風,角弓反張者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以出汗為效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阿膠半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半兩,熟乾地黃半兩,牡蠣半兩(燒為粉)。
婦人赤帶下,腹中(疒丂)痛,四肢煩疼,不欲飲食,日漸羸瘦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阿膠1兩半(搗碎,炒令黃燥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白朮3分,艾葉半兩(炒令燥黃),酸石榴皮半兩(微炒)。
妊娠下痢赤白,腹痛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黃芩1分,梔子仁1分,車前子1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尿血,水道中澀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用新汲水調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阿膠(炙令燥)1兩,牛角腮(燒灰)1兩,龍骨(煅)1兩。
產後惡露不絕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薄粥飲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阿膠2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當歸3分,犀角屑3分,黃芩3分,雞蘇葉2分,羚羊角屑3分,桂心2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,生乾地黃2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婦人吐血,心神煩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淡竹茹1分,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阿膠(水化開沖服)1錢,丹參2錢,生地2錢,黑山梔8分,丹皮8分,血餘(即亂髮,燒灰存性)8分,麥冬8分,當歸8分。
心氣熱,則遺熱於膀胱,陰血妄行而尿血。
水煎服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三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訶黎勒皮1兩,乾薑1分(炮裂,銼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密陀僧半兩(細研),棕櫚2兩(燒灰),補骨脂2分(微炒)。
婦人崩中下血,經7-8日不定,或作血片,或如豆汁,腹內(疒丂)刺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阿膠1兩(蛤粉炒),鼠粘子(炒)1兩,甘草5錢,糯米1兩,馬兜鈴1兩,款冬花1兩,紫菀1兩。
肺虛受心火之邪所克,金得心火而衰,眵淚粘濃出而不絕。
上為末。
每服6錢,水煎服。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阿膠(炒令燥)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半,黃柏1兩半,芍藥1兩半,地榆(銼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虎杖(酒浸,炙,銼)1兩半,艾葉1兩半。
產後痢赤如血,煩熱渴躁,腹疼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前米飲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木香半兩,芎半兩,熟乾地黃半兩,乾薑1分(炮裂,銼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桑寄生半兩,桂心半兩。
妊娠從高墜下,腹痛下血,面色青黃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阿膠8兩(炙),烏賊魚骨2兩,芍藥4兩,當歸1兩(1方有桑耳1兩)。
婦人下血。
上為散。
以蜜搜如麥飯,每服方寸匕,食前以蔥羹汁送下,日3夜1。
《千金翼》卷八。
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桂心半兩,細辛半兩,白龍骨半兩,當歸半兩,亂髮半兩(燒灰),蒲黃半兩。
大衄未止,計數升,不知人事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生地黃汁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七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伏龍肝1兩,白芍藥1兩,白芷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生乾地黃4兩,細辛半兩,芎1兩,桂心1兩。
虛勞,頻吐血,心膈、四肢疼痛,頭目旋悶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用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牙香3兩(炒),阿膠1兩(蛤粉炒成珠)。
肺虛咳嗽咯血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薑湯下,日3次。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。
阿膠(麩炒)1兩,馬兜鈴1兩,五靈脂(研)半兩,桑白皮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一切咳嗽,虛人老人皆可服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1盞,煎至6分,食後、夜臥通口服。
《三因》卷十二。
阿膠1兩(炒),紫團參1兩,半夏(湯洗7遍,同生姜杵作餅子)1兩,鱉甲半兩(刮洗淨,醋煮黃),甘草(炙)半兩。
一切嗽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2片,煎至7分,通口服。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一。
阿膠(搗碎,炒令燥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當歸3錢(洗,切,焙),芎1兩。
胎動不安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水1大盞,煎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二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伏龍肝3分,黃芩3分,蔥白(連須)3莖,豉1合,地骨皮3分。
熱病,陽毒傷肺,鼻衄不止。
上銼細。
以水1大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加生地黃汁2合,攪令勻,分3次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熟乾地黃2兩(洗,細切,酒浸,焙),艾葉(切,炒黃)1兩,當歸(洗,切,焙,去蘆須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芍藥(洗,銼)1兩,阿膠(銼碎,以蚌粉拌和,銚內炒,泡起候冷,篩去蚌粉用)1兩,芎(洗,銼)1兩。
妊娠不問月數深淺,因頓僕,胎動不安,腰腹痛,或有所下,或胎奔上刺心短氣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《衛生家寶產科備要》卷三。
阿膠(搗碎,炒令黃燥)1兩,芎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,熟乾地黃1兩,銀1斤(以水1鬥,煎至5升)。
妊娠胎上逼心,下血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銀汁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幹艾半兩,赤石脂半兩,桂半兩,白芷1錢,阿膠1錢。
產後3-4日猶有惡物,或1-2日一度來。
上為末。
每用3錢,水1盞,加生薑半錢,煎至7分服。
《產寶諸方》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香燥),艾葉1兩(微炒),乾薑3分(炮裂,銼),赤石脂3分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桂心半兩,芎半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
脾氣虛冷,大腸洩痢,腹痛,食不消化。
上為細散。
忌生冷、油膩、溼面。
每服2錢,食前以熱粥飲下。
《聖惠》卷五。
人參、白朮、阿膠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白芍、甘草、黃芩、砂仁、廣皮、黃連、蒼朮、香薷、枳殼、葛根、肉蔻、訶子。
妊娠滯下赤白及黃水,或下膿血,心腹刺痛。
《陳素閹婦科補解》卷三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熟乾地黃3分,白茯苓半兩,人參3分(去蘆頭),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蛤蚧1只(頭尾全,塗酥炙令微黃),側柏葉1兩(塗酥炙令黃)。
肺萎損敗,氣喘,咳嗽有血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。
桑寄生7錢半,阿膠半兩(炒),艾葉2錢半。
妊娠腹痛或下血水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水煎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引《究原方》。
阿膠(搗碎,炒令黃燥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款冬花1兩,貝母(煨微黃)1兩,秦艽(去苗)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妊娠心胸妨悶,兩脅微疼,煩渴咳嗽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阿膠1兩(炙令黃燥),芎1兩,艾葉半兩(微炒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1兩,地榆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厚朴3分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。
產後惡露不絕,心腹疼痛,不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加大棗2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阿膠2兩(炒過,如無,以黃明膠4兩代亦可,炒過用),人參半兩,杏仁20個(去皮尖),黃蜀葵花1分,甘草半分,款冬花1分。
久患咳嗽及勞嗽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早晨用糯米粥一盂子,入末熱服,晚食前再服;用糯米濃飲調下亦可。
《博濟》卷三。
阿膠(面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桔梗1兩,紫蘇子1兩,杏仁1兩,南木香2錢半,白膠香半兩,半夏(制)半兩,五味子半兩,罌粟殼4兩(蜜炙),晉礬(飛過)半兩。
痰嗽氣滿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杏仁7粒(煨,去皮尖)嚼爛,臨臥煎藥嚥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五。
薯蕷1兩,阿膠1兩(炒),人參1兩,五味子1兩,麥門冬1兩(去心),白朮1兩,乾薑3錢(炮),桂枝5錢,杏仁3錢(去皮尖)。
傷寒汗下後咳嗽,肺虛聲音斯敗者。
上銼細。
每服7錢,水2盞,加烏梅1錢,同煎服。
《雲歧子保命集》卷下。
阿膠1兩,芎1兩,芍藥1兩,乾薑1兩,牡丹1兩,艾葉1兩,甘草1兩,生地黃1兩。
赤白帶下,年深不愈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○引《金匱鉤玄》。
阿膠2兩(炒),牡蠣(煅)4兩,鹿茸(酥炙)4兩。
小便不禁。
煎散任下。
《脈因症治》捲上。
阿膠(為末,蛤粉炒成珠)2兩,生地黃半斤(搗取汁)。
妊娠無故卒然下血。
上以清酒3升,攪勻,溫熱,分3服。
《濟陰綱目》卷八。
阿膠(炙燥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黃柏(去粗皮,蜜炙)半兩,甘草(炙,銼)1分。
吐血後,上脘痞隔,虛熱口燥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用綿灰、蜜湯調下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。
阿膠末1錢。
妊娠傷寒,大熱甚,胎不安者。
竹瀝調下。無竹瀝,用小麥、竹葉煎湯調下。
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六。
阿膠(炙燥)1兩,人參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黃耆(半炙半生,銼)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桔梗(銼,麩炒)1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。
久咳嗽。
上為散。
每服用豬胰1枚,蔥白3寸,細切,滲藥2錢匕,入鹽花少許,溼紙裹煨熟,細嚼,空心溫酒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。
阿膠(炒令燥)1兩,山芋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人參1兩,五味子(炒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乾薑半兩(炮)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)3分,白朮(銼)3分,桂(去粗皮)3分。
肺臟氣虛,胸中短氣,咳嗽聲微,四肢無力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阿膠2兩(搗碎、炒令黃燥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黃連1兩(去須,微炒),赤芍藥1兩,乾薑1兩(炮裂,銼),赤石脂2兩。
膿血痢,繞臍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九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川升麻半兩,地榆1兩(銼),黃連1兩(去須,微炒),刺薊1兩,犀角屑半兩,熟乾地黃1兩,梔子仁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熱毒血痢成片,臍下(疒丂)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薤白7寸,豉10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九。
黃耆、白朮、桔梗、甘草、山藥、阿膠各等分。
陰虛衄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2盞,煎取1盞,去滓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九引《指南方》。
阿膠(炙燥)1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桔梗(銼碎,炒微焦為度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1錢。
肺胃不調,久咳不愈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匕,沸湯點服,咳劇則頻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。
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耆3分(銼),乾薑3分(炮裂,銼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熟乾地黃3分,芎半兩,白茯苓半兩,陳橘皮半兩(湯浸去白瓤,焙),艾葉半兩(微炒),赤石脂1兩。
產後膿血痢不止,腹內疼痛,不欲飲食,漸加羸弱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粥飲調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阿膠(炙燥)2兩,桑上寄生2兩,續斷1兩半,熟乾地黃(焙)1兩,芎1兩,白芷1兩,人參1兩。
妊娠損動胎氣,腹內結痛,血下不止,運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煎青竹茹糯米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一五四。
阿膠半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蒲黃1兩。
大衄,口耳皆出血不止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地黃汁2合,煎至6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七。
阿膠(炙)1兩,龍骨1兩,當歸1兩,細辛1兩,桂心1兩,蒲黃5合,亂髮3兩(燒灰)。
衄血不止。
上為散。
食前服方寸匕,每日3次。3服愈。亦可蜜丸酒服。
《千金翼》卷十八。
阿膠(炒令燥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人參1分,黃柏(去粗皮,蜜炙)半兩,蟬殼(去土)半兩,甘草(生,銼)半兩,黃耆(銼)半兩。
吐血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糯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八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續斷1兩,地榆1兩(銼),熟乾地黃1兩,牛膝1兩(去苗),紅花子1兩。
產後崩中,下血不止,結作血片,如雞肝色,碎爛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伏龍肝1兩,浸取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阿膠(炙令燥)3兩,龍骨3兩,無食子3兩,桃葉(炒)1兩,柏葉(去梗,焙)1兩,甘草(炙)半兩,肉豆蔻(去殼,炙)半兩。
膿血諸痢,及痢後腹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3錢匕,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六。
阿膠(碎,炒)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茯苓(去皮)1兩,玄參(去苗)1兩,丹參(去蘆頭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黃耆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地骨皮1兩,山梔子仁1兩,葛根1兩,柴胡(去苗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龍膽(去土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百合1兩,鱉甲(去裙,醋炙)1兩,甜葶藶(隔紙炒)1兩,防己1兩,甘草(炙)1兩,栝樓根1兩,馬兜鈴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桔梗(炒)1兩,知母(焙)1兩,貝母(去心)1兩,款冬花1兩,石膏(碎)1兩,麻黃(去節)1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白藥子1兩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1兩,檳榔5枚。
虛勞體熱,消瘦骨蒸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,和勻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青蒿7枝(切)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阿膠(炙燥)半兩,柏葉(焙乾)半兩,當歸(去蘆頭,焙)半兩,龍齒(別搗,細研)半兩,禹餘糧(醋淬,細研)1兩。
婦人血傷,兼帶下不止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用米飲調下,早晨,午時各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扁豆、甘草、黃耆、黃芩、艾、茯苓、芎、歸、芍、熟地、白朮、阿膠、香附、陳皮、葛根、牡蠣、黑豆。
妊娠誤服毒藥傷動胎氣者,憎寒,手指甲爪、唇口俱青白,面色黃黑,或胎上搶心悶絕,血下不止,冷汗自汗,四肢厥冷,喘滿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
白茯苓2錢,白朮2錢,川芎2錢,阿膠(炒成珠)2錢,當歸1錢。
目有翳而多淚不凝結者。
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水煎服,不拘時候。
《異授眼科》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微燥),黃連3分(去須,微炒),葛根1兩(銼),黃芩3分。
傷寒,壯熱頭痛,四肢煩疼,未經發汗,下之太早,逐令汗出,下痢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人參1分,茯苓1分,生乾地黃1分,天門冬(水浸,去心)1分,北五味子1分,阿膠(炒酥)2錢,白及2錢。
肺破嗽血、唾血;肺燥咳嗽不已。
上白及別為末,餘藥銼散。
每服3錢,水1大盞,加蜜兩大匙,秫米100粒,生薑5片同煎,臨熟入白及少許,食後服。
《直指》卷二十六。
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幹蠍半兩(微炒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蟬殼半兩(微炒),桂心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麻黃1兩(去根節)。
急風,口眼不開,筋脈拘急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。良久,以蔥酒投之,令汗散為效,未汗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黃柏半兩(微炙,銼),當歸半兩(微炒),檳榔半兩,木香3兩,龍骨半兩,槐子1兩(微炒)。
傷寒下唇內生瘡,蟲蝕下部,疼痛,或時洩痢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黃耆湯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阿膠(炒令燥)1兩,白及1兩,白芷1兩,白蘞1兩,黃柏(去粗皮,蜜水浸,炙赤色)1兩。
男子、婦人咯血吐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空心、食前糯米粥飲調下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