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酥1小片,鉛白霜1字。
諸癇潮發,牙關緊急,口噤不開,不能進藥。
上為極細末。
用烏梅肉蘸藥,於兩口角揩擦良久乃開,以進別藥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。
牙皂、細辛、南星、川烏尖、石菖蒲。
心中風,頭仰面傾側臥,痰迷關竅,言語不清,汗出唇紅者。
上為末。
吹鼻;牙關閉,姜蘸擦。
《幼科指掌》卷四。
川芎(研)5錢,牙皂(焙)1兩,麝香1分。
喉風,積熱在中,風痰鼓動,驟然上湧,才覺胸膈不利,旋即緊痛,咽塞項腫,湯飲難入,勢極險暴。
上各為細末和勻,瓷瓶收貯,勿令洩氣。
用時以少許吹鼻。
《醫略傳真》。
撫川芎1錢,杭白芷8分。
肥株子風,兩耳墜上浮腫如核,或一邊生者;邊頭風,一邊頭痛如破,或左右紅腫如核;乘枕風,腦後生市毒,紅浮腫痛。
《玉鑰》捲上。
烏梅肉。
中風、驚癇、喉痺、痰厥僵仆,牙關緊閉者。
揩擦牙齦,涎出即開。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二十九,名見《濟陽綱目》卷一。
硼砂2錢,丁香2錢,麻黃2錢,大黃2錢,當歸2錢,廣木香2錢,粉甘草2錢,上沉香2錢,橘紅2錢,豆霜6錢,牛黃2錢,麝香2錢,上梅片2錢,硃砂6錢。
中風不語,痰迷心竅,不省人事;小兒急驚風、羊癇風等。
上為細末,用瓷瓶收貯。
忌食辛辣、油膩、葷腥等物。
大人每服4分,小兒1分,黃酒沖服;開水亦可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。
鬧洋花2錢,牙皂2錢,細辛1錢,荊芥2錢,麝香1分,燈心炭2錢。
一切痧症,更傷寒邪,牙關緊閉,陡然神迷。
上為末。
吹鼻。
《青囊秘傳》。
番木鱉2片(去殼),好黃酒半杯。
牙關緊閉。
木鱉爛肉,藥汁切勿沾喉。
用粗碗磨濃汁。將病人扶坐靠端,以雞翎蘸汁塗於兩牙齦盡後處,漸開,再塗天花板並舌根下,即開涎出,以微溫水漱淨。
《喉證指南》卷四。
白礬3錢,巴豆4粒。
痘疹,痰塞喉中,聲如拽鋸,滴水不入。
用瓦1片,以礬一半作底,放巴豆於中,上用一半蓋面,文火焙將枯,用炭火蓋礬上,炙略枯,入青黛拌溼,陰乾為末。
每用1錢,加硼砂3分、天竺黃1分,共末吹之。
《痘麻紺珠》卷五。
升麻(取綠色堅實者,酒拌周時,俟潤透,曬乾,炒黑色用)8錢,臺烏(鹽水拌透,炒黃色用)8錢,蒼朮(米泔水潤透,炙至白煙起,碗覆存性用)1錢。
翻胃初起,不拘三脘,遲速吐逆及噎膈之症。
上藥用水2碗,煎1碗,隔湯燉熱勿冷。令病者仰臥正枕,以洗淨新羊毛筆蘸藥,使病人吮之。欲吐則任其吐,吐後復吮,至5-6口,當吐痰,不吐藥;吮至半碗,並痰不吐;吮完,自能進食。
《活人方彙編》卷五。
天南星(搗為末)、白龍腦各等分。
急中風,目瞑牙噤,無門下藥者。
研。
用此末子1字至半錢,以中指點末揩齒20-30,揩大牙左右。其口自開。
《證類本草》卷十一引《經驗方》。
五穀蟲(以麻布包好,水內洗淨,炒黃色)、木香、沉香。
噎膈吐食。
上為末。
燒酒調和服之。
方出《奇方類編》捲上,名見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白殭蠶2錢(烘),全蠍2錢(洗去尾勾),牙消2錢,硼砂2錢,膽礬3錢,薄荷葉1錢,牙皂2錢,冰片3分。
喉閉、喉風、喉痺、雙單蛾、喉瘟。
上各為細末,瓷瓶收好,不可走其藥性。
遇咽喉急症,吹入。吐出風涎,即愈。
《慈航集》卷下。
蜂房灰、白殭蠶各等分。
喉痺腫痛。
上為末。
吹入喉內;或用乳香5分煎服。
《李氏醫鑑》卷二。
川芎5錢,白芷1兩,北細辛(去葉)3錢,薄荷葉5錢。
邊頭痛風,一邊頭疼如破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食後用蔥湯或熱茶或水調下,後服用茶、蔥煎熱水下。
《外科百效》卷二。
香附子(炒,去皮)、川芎(去土)、荊芥穗、殭蠶(去嘴絲)、細辛葉、豬牙皂角各等分。
鼻塞。
上為細末。
入生蔥白搗成膏,用紅帛盛,夜睡貼囟門。
《幼科類萃》卷二十六。
蜈蚣1條,白殭蠶1錢,天南星(炒)1錢,麝香(當門子)2個,豬牙皂角2錠(燒灰)。
小兒牙關緊。不語,不入乳。
上為末。
用生薑汁蘸藥末少許,擦牙關及舌根下。涎出自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三引《王氏手集》。
消石6兩,鉛丹4兩,白礬半兩,砒霜半兩。
走馬纏喉風及喉痺。
上為細末,用瓷罐子1個,先入消石2兩鋪底,次下砒霜,又入消石2兩,方下白礬,更入消石2兩,方下鉛丹,後用圓瓦1片蓋口,乾淨地上,用方磚1片襯藥罐子,以炭火5斤煅令通赤,罐子固濟,熔成水,以炭條子攪令徹底勻,方去火放冷於地上,經宿,打罐子取藥,研如粉;用箸頭蘸冷水惹藥,深點咽喉內,漸漸咽津。至甚者不過2-3度點。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引《博濟》。
川芎1錢,薄荷1錢,盆消1錢,白芷1錢,全蠍1錢,殭蠶半錢,天麻半錢,細辛1錢。
牙關緊急不開,因風熱攻注牙齒者。
上為末。
每用少許,以指蘸藥滿口,擦牙齦上,噙半時,用溫水漱吐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二引《應驗方》。
牙皂1錢,殭蠶8分。
牙喉關閉。
上為末。
吹之。
《囊秘喉書》卷下。
牙皂5錢,白芷3錢,細辛3錢,冰片2分,麝香2分,蟾酥5分。
骨傷,昏迷不省人事,牙關緊閉;或凡牙緊、昏迷、喉閉、喉蛾等症病狀輕者。
先將牙皂在新瓦上以文火焙乾,同細辛、白芷共為細末,再加入冰片、蟾酥研勻,用瓷瓶或玻璃瓶收貯。
每用少許吹鼻。
《實用正骨學》。
牙皂3錢半,細辛3錢半,明雄2錢半,法夏3錢,廣木香3錢,陳皮2錢,藿香2錢,桔梗2錢,薄荷2錢,貫眾2錢,白芷2錢,防風2錢,甘草2錢,枯礬5分。
硃砂症或感冒風寒及各種痧症,脈散牙緊發慌,手足麻木,閉目不語,喉腫心痛。
上為細末,瓷瓶收貯,用蠟封口,不可洩氣。
硃砂症用此藥3分,先吹入鼻孔內;再將藥稱足1錢,薑湯沖服;服後用紅紙捻照心窩、背心2處,見有紅點發現,用針挑破,內有紅筋挑出,方保無事。
《驗方新編》卷十一。
皂角刺1錢,細辛5分,冰片2分。
纏喉風,因肺感時邪,風痰上壅,陰陽閉結,內外不通如蛇纏,頸下壅塞,甚者角弓反張,牙箝緊閉。
上為細末。
吹入鼻內;再針頰車左右2穴,點艾數壯。牙關可開。
《喉科指掌》卷二。
烏梅肉、冰片、生南星。
中風口噤。
上為末。
擦牙。
《金鑑》卷三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