鎮心丹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好辰砂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諸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豬心血和勻,蒸餅裹之,蒸熟取出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後、臨臥人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引胡御帶方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鐵粉1分,蛇黃1兩(煅,醋淬7次),代赭石半兩(煅,醋淬10次),馬屁勃半兩,麝香1分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熱驚熱,眠睡不安及驚癇發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粒,食後磨剪刀環水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引胡御帶方。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二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黃耆5兩(炙),幹熟地黃2兩半(洗),五味子2兩半(去枝梗),柏子仁2兩半(研),遠志2兩半(去心),白茯神5兩(去木),人參5兩,酸棗仁5兩(去皮,炒),硃砂3兩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驚憂思慮過傷,心氣不足,怔忡盜汗,亂夢失精,卒暴心痛,中風不語,風癇癲狂,客忤不省,悲哭無常,色脫神悴,飛屍鬼注,恍惚驚悸,吐血便血,虛勞羸瘦,病後虛煩,不得眠睡;及胎動不安,產後體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或人參湯送下,恍惚驚悸,怔忡不止,煎人參、茯神湯送下;盜汗不止,麥麩湯送下;亂夢失精,人參、龍骨湯送下;卒暴心痛,乳香湯送下;肌熱虛煩,麥門冬湯送下;大便下血,當歸、地榆湯送下;中風不語,薄荷,牛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二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一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1兩半,遠志1兩半,茯苓1兩半,柏子仁1兩半,白朮1兩半,人參1兩,菖蒲1兩,麥門冬1兩,酸棗仁1兩,木通1兩,百部1兩,貝母1兩,茯神1兩,甘草1兩,硃砂1兩,天門冬1兩,赤石脂心1兩,防風1兩,桂1兩,棗仁4兩。

功效主治

憂愁思慮,過傷心氣,神色損變,志意沉伏,怔忪恍惚,眩冒恐怯驚怖;及治骨熱諸勞,失精亂夢,飛屍鬼注,肌瘦色黃,食少倦怠,夜寢盜汗,胃府氣痞;以至大怒小恐所傷,吐血失血,丈夫勞損,婦人血虛,產前產後虛損,種種心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人參湯送下;如血氣虛弱,食少不眠,煎酸棗仁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一。

《衛生家寶》引俞山人方(見《普濟方》卷十六)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蓯蓉1兩(焙乾),牛膝1兩(細銼,酒浸,焙),兔絲子1兩(酒浸,煮研),五味子半兩(揀),人參2兩(去蘆頭),山藥2兩,鹿角霜2兩,遠志2兩(去心),龍齒1兩(飛),黃耆半兩(蜜炙),茯苓2兩(白者),石菖蒲半兩,茯神2兩(同茯苓一處用柏葉裹定蒸9次)。

功效主治

憂愁思慮過傷,心氣不足,恍惚驚悸,骨熱諸勞,失精亂夢,飛屍鬼疰,肌瘦色黃,食衰倦怠,心腑不利,以致大恐所傷,及吐血便血,種種心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恫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鹽米飲或酒鹽湯吞下,漸加至40丸;用辰砂為衣,食後人參湯下,閉目良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家寶》引俞山人方(見《普濟方》卷十六)。

《杏苑》卷六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芒消(重煎,淡如白雪,另研)5錢,人參5錢,甘草(生)5錢,白茯神7錢5分,幹山藥7錢5分,麝香、金箔、硃砂(一半為衣,另研)5錢,寒水石(燒紅、放冷,另研)3錢。

功效主治

驚悸,眠多異夢,隨即驚覺者。

炮製方法

依法制度為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,硃砂與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薄荷湯化開,臨時加龍腦米粒大1塊,研細和勻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六。

《辨證錄》卷四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芍1兩,丹砂1錢,鐵落1錢,天花粉1錢,山藥5錢,遠志2錢,生棗仁5錢,茯苓3錢。

功效主治

驚悸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四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九引《濟生方》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遠志(甘草水煮,去心)5兩,熟地黃(酒洗,蒸,焙)5兩,新羅人參5兩,木鱉子(炒,去殼)5兩,白朮5兩,麥門冬(去心)3兩,當歸(去蘆,酒浸,焙)3兩,石菖蒲3兩,石蓮肉(去心,炒)3兩,黃耆(去蘆)3兩,茯神(去木)3兩,柏子仁(揀淨)3兩,茯苓(去皮)3兩,益智仁3兩,硃砂50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人心氣不足,神志不寧,一切心疾。

炮製方法

以夾生絹袋盛貯,用麻線緊繫袋口,用瓦鍋1只,盛水7分,重安銀罐1只於鍋內,入白蜜10斤,將藥袋懸之中心,不令著底,使蜜浸過藥袋,以柔柴火燒令滾沸,勿使火歇,煮3日,蜜焦黑,候足7日俠火,取出淘出眾藥,洗淨硃砂令幹,入牛心內,入白蜜於重湯內,蒸如湯幹,復以熱水從鍋弦添下,候牛心蒸爛,取硃砂再換牛心,如上法蒸,凡7次,其砂已熟,用湯水淘淨,焙乾,入乳缽,玉杵研至10分,米粽為丸,如豌豆大,陰乾。

使用方法

將人參等14味各如法修制,銼碎拌勻,次將硃砂滾和,每服20丸,食後參湯。棗湯、麥門冬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九引《濟生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十六引《衛生家寶》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人參(洗淨,去蘆,切)1兩,茯神(去皮)1兩,綿黃耆(去蘆)1兩,當歸(洗淨,去蘆)1兩,酸棗仁(去皮,別研)1兩,菖蒲(節密者)1兩,熟乾地黃1兩,柏子仁(別研成膏)1兩,肉蓯蓉半兩(洗淨),遠志半兩(去心),五味子半兩,硃砂6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憂愁思慮繁多,以致心氣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與柏子仁一處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、臨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十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三因》卷九: 鎮心丹

配方組成

光明辰砂(研)、白礬(煅汁盡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氣不足,驚悸自汗,煩悶短氣,喜怒悲憂,悉不自知,亡魂失魄,狀若神靈所擾;及男子遺洩,女子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泛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煎人參湯食後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