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砂丸

《證治匯補》卷三: 針砂丸

配方組成

豬苓5錢,澤瀉5錢,白朮5錢,赤苓5錢,蒼朮2兩,砂仁2兩,香附2兩,厚朴2兩,三稜1兩,莪術1兩,烏藥1兩,茵陳1兩,草果1兩,針砂(醋炒7次)1兩,木香7錢,青皮7錢,陳皮7錢。

功效主治

黃疸積塊,久而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老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雞、魚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五: 針砂丸

配方組成

針砂半斤(水淘淨,醋浸三日,炒成土色為度),平胃散4兩,縮砂1兩,香附子4兩,陳皮1兩,青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黃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。飯後以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五。

《本草綱目》卷八引《乾坤生意》: 針砂丸

配方組成

針砂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黃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擂盡鏽,淘洗白色,以米醋於鐵銚內浸過一指,炒幹,再炒3-5次,候通紅取出;用陳粳米半升,水浸一夜,搗粉作塊,煮半熟,杵爛,入針砂二兩半,百草霜一兩半,搗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用五加皮、牛膝根、木瓜浸酒送下。初服若洩瀉,其病源去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草綱目》卷八引《乾坤生意》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六引《集驗方》: 針砂丸

配方組成

針砂半斤(醋炒紅),蒼朮4兩(米泔浸),香附4兩(童便浸),神曲2兩(炒微黃),茵陳2兩(薑汁炒),麥糵(麩炒)2兩,芍藥1兩5錢,當歸(酒洗,去頭)1兩5錢,生地黃1兩5錢,川芎1兩5錢,青皮(去瓤,炒)1兩5錢,陳皮(去白)2兩,莪術(醋煮)2兩,三稜(醋煮)2兩,梔子(去殼,炒)5錢,薑黃5錢,升麻5錢,乾漆5錢(炒煙盡)。

功效主治

谷疸,酒疸,溼熱發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0-70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六引《集驗方》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: 針砂丸

配方組成

豬苓1兩半,白朮1兩半(炒),茯苓2兩,蒼朮1兩半(炒),厚朴1兩半(制),草果1兩,澤瀉1兩半,三稜1兩半(醋炒),蓬術1兩半(醋炒),針砂1兩(醋炒),茵陳3兩。

功效主治

疸久成積,塊壘不消,脈沉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紅花子3錢(炒,研)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。

《回生集》卷下: 針砂丸

配方組成

針砂4兩(醋煅7次),皂礬4兩(火煅),厚朴1兩(薑汁炒),青皮1兩,三稜1兩,陳皮1兩,草烏1兩,南木香1兩,雄黃1兩,檳榔1兩,史君子1兩,鱉魚腳8只(醋浸,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面黃腹大,積聚不消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醋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小兒1歲3分,空心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生集》卷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