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2錢,丁香2錢,木香2錢,青皮(醋炒)5錢,陳皮5錢,莪術5錢,檳榔5錢,巴霜5錢,烏梅肉5錢。
九種心胃疼痛,兩脅脹滿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用10丸,薑湯送下。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葉子雌黃一兩。
久嗽,暴嗽,勞嗽。
上為細末,用紙筋泥固濟小盒子1個,令幹,勿令泥厚,將泥入盒子內,水調赤石脂封盒子口,更以泥封之,候幹,坐盒子於地上,上面以未入窯瓦坯子彈子大壅盒子,令作一尖子,上用炭10斤,簇定頂上,著火一熨斗籠起,令火從上漸熾,候火消3分去1,看瓦坯通赤,則去火候冷,開盒子取藥,當如鏡面光明紅色,入乳缽內細研,湯浸蒸餅心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服3-5丸,甘草水服,服後睡良久妙。
《證類本草》卷四引《勝金方》。
谷精草(寒食前後花出時收,令幹)1兩,白薔薇根(花出時收用)1兩,丁香末1兩,蝦蟆1兩(雄者;幹炙為末),硃砂。
小兒五疳。
取上2味,端4日用水1鬥浸1宿,端午日煎至3升,去滓,澄清,重於小鐺中煎成膏,後入丁香、蝦蟆末令勻,為丸如黍米大。
在懷抱每服半丸,1-2歲1丸,7歲2丸,10歲3丸,才服藥後,以挑、柳湯於盆中,從頭淋浴之,候湯冷,以衣拭乾,青衣蓋,不得衝風,恐蟲不出;如睡最佳,良久如醉,疳蟲於頭面背膂,如汗津,如蟣子,或如麩片,並微細色白稀者,7日內愈,不再服;如色黃赤,當隔日更依前法服,蟲黑者不用服藥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胡黃連1分,犀角(鎊)1分,丁香1分,木香1分,天竺黃1分,晚蠶蛾(微炒,為末)1分,牛黃(研)1分,丹砂(研)1分,雄黃(研)1分,龍腦(研)1錢,麝香(研)1錢,粉霜(研)1錢,蟾酥1錢。
小兒驚熱涎盛,風虛吐逆,疳氣黃瘦,吐瀉後生風。
上為末,再同研勻,用牛膽汁化蟾酥為丸,如黃米大。
每服1丸,溫水化下。如驚風搐搦,先用1丸,溫水化,灌在鼻內,隨搐左右,良久以嚏為效,後用溫水化下3-5丸;若吐逆不止,以倒流水化下2-3丸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雌黃、雄黃、信各等分。
咳嗽,不問新舊。
上為末。糯米粽和丸,如蘿蔔子大。
忌熱物。
每服4丸,食後、臨臥茶清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七引《內外傷辨》。
淨黃連1兩,神曲1兩(別研為末,作糊),川芎半兩,枳殼半兩,谷芽(淨洗,焙乾)半兩,赤茯苓(去皮)半兩,白芷半兩,南木香半兩。
下痢赤白,水谷不化。
上除木香別銼不過火,餘6味焙,入木香同為末,用神曲末煮糊為丸,如粟殼大。
每服70-100丸,空心溫米清湯下,不拘時候。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粟殼(去筋,蜜炒)1兩,五味子半兩,杏仁(炒)半兩,胡桃肉半兩。
一切嗽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水1盞煎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