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棗仁散

《聖惠》卷十九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羚羊角屑1兩,丹參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漢防己1兩,甘菊花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羌活1兩,石膏2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口面偏斜;痰壅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黃耆(銼)1兩,烏梅肉(微炒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白茯苓1兩,覆盆子半兩,栝樓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。口舌乾燥,心神煩渴,不得睡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(微炒)1兩,當歸1兩,茯神1兩,黃耆(銼)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五味子1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豬苓(去黑皮)半兩,桂心半兩,芎半兩,白朮半兩,白芍藥半兩,熟乾地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煩熱,驚恐,不得睡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袖珍小兒》卷二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茯神5錢,粉草1錢,辰砂5分,麝香少許,麥門冬2錢,遠志肉、酸棗仁。

功效主治

驚心不寧,怕怖恍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鉤藤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小兒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半(微炒),敗龜2兩(塗酥炙令黃),虎脛骨2兩(塗酥炙令黃),羌活1兩,秦艽1兩半(去苗),防風1兩半(去蘆頭),牛膝1兩(去苗),芎1兩半,桂心1兩,骨碎補1兩,茵芋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當歸1兩半(銼,微炒)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歷節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(炒)半兩,敗龜(酥炙令黃)2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半,虎骨(酒炙令黃)2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防風(去叉)1兩1分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1兩,芎1兩1分,桂(去粗皮)1兩,白芷1兩,蒲黃(炒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歷節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溫酒調下,空心、夜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,五味子1兩,蕤仁(湯浸,去赤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風虛,目視(目巟)(目巟),常多淚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後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3分(微炒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羚羊角屑3分,羌活半兩,牛膝半兩(去苗),芎半兩(去苗),桂心半兩,赤芍藥3分,赤茯苓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紅花子3分,生乾地黃3分,地骨皮半兩,麥門冬半兩(去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煩悶,四肢煩疼,心神多躁,吃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薄荷7葉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羌活1兩,柏子仁3分,白芍藥半兩,茯神3分,熟乾地黃3分,甘菊花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耆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膽虛冷,精神不寧,頭目昏眩,恆多恐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豬、魚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3分(微炒),薏苡仁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松節3分(銼),五加皮3分,茯神3分,桂心3分,羌活3分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風,四肢筋脈抽掣疼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羌活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桑根白皮半兩(銼),芎1兩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羚羊角屑3分,甘菊花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肝風,筋脈拘攣,四肢疼痛,心神煩,不得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半(微炒),獨活半兩,牛膝1兩(去苗),仙靈脾1兩,山茱萸半兩,芎半兩,赤箭1兩,甘菊花半兩,海桐皮半兩,虎脛骨1兩(塗酥炙令黃),羚羊角屑半兩,骨碎補半兩,側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萆薢半兩,桑寄生半兩,木香半兩,麝香1分(細研入),桂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風,流注腳膝疼痛,筋脈不利,行立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入麝香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半兩(微炒),敗龜3分(塗酥炙令黃),虎脛骨1兩(塗酥炙令黃),羌活3分,牛膝3分(去苗),桂心3分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地龍1兩(微炒),當歸1兩,沒藥半兩,乳香半兩,補骨脂3分(微炒),赤芍藥3分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。痛徹骨髓,晝靜夜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白茯苓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當歸半兩,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紫蘇子1兩(微炒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微黃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煩熱,不得睡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醋物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五味子1兩,白朮1兩,白茯苓1兩,澤瀉1兩,芎1兩,麥門冬1兩(去心),黃耆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肝氣不足則傷膽,膽傷則恐懼,面色青白,筋脈拘急,目視不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十二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麥門冬半兩(去心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白茯苓3分,芎半兩,羚羊角屑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耆3分(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體虛乏力,筋脈拘急,四肢疼痛,不得睡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3分(微炒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牛膝3分(去苗),羌活半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芎3分,桂心3分,木香3分,海桐皮1分,杜仲3分(去粗皮,微炙,銼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萆薢3分(銼),續斷3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氣風虛,腰腳疼痛,頭目昏悶,食少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3分(微炒),犀角屑半兩,黃耆3分(銼),赤芍藥3分,枳殼半兩(敖炒微黃,去瓤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細辛半兩,茯神1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龍齒3分,桑根白皮1兩,獨活半兩,子芩3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,石膏2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羚羊角屑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,心神驚悸,頭痛,眠臥不安,四肢煩疼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大棗2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1兩(微炒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白茯苓1兩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前胡半兩(去蘆頭),五味子3分,桂心半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驚悸,奔氣在胸中,不得眠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2兩(微炒),芎2兩,甘草2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溫水調下,1日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酸棗仁散

配方組成

酸棗仁8兩(微炒),虎脛骨8兩(塗酥炙令黃),熟乾地黃8兩,杜仲3兩(去粗皮,炙令黃),桂心3分,牛膝3兩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骨極。腎虛,腳膝、骨髓痠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銼,以清酒1鬥5升浸,經3日,曬乾後入酒又浸3日,曬乾,如此浸令酒盡,搗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