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李仁(湯浸,去皮,炒幹)1兩,桑根白皮(炙令黃,銼)半兩,澤漆莖葉(微炒,切)半兩,葶藶(炒令紫色)2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熟)100枚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。
水氣,身面腫滿,氣急喘嗽,小便赤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2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破),同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小便利佳,可服2-3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。
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,搗研)1兩半,大黃(煨,銼)1兩半,柴胡(去苗)1兩半,芍藥1兩,豬苓(去黑心)1兩,澤瀉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1分,黃芩(去黑皮)1兩1分,麻黃(去根節)1分,升麻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研)3分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3分。
小兒通體腫滿,腹脹氣喘。
上為粗末。
5-6歲兒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分溫2服,1日2次。以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1兩,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,柴胡(去苗)3分,桑根白皮(銼)3分,山桃仁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1兩。
傷寒後身體洪滿,腹堅脹,喘急,不能飲食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以生薑、大棗湯送下,1日3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四。
桑根白皮3兩(銼),赤小豆1升(以水5升煮熟,取汁2升),郁李仁2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陳橘皮2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紫蘇葉2兩,白茅根3兩(銼)。
水氣,遍身浮腫,心胸急硬,氣滿上喘,大小便澀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小豆汁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