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李仁散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去皮尖,炒)1兩,陳橘皮(去白,酒1盞煮幹)1兩,京三稜(炮,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氣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空心以熟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,漢防己1兩,赤茯苓1兩,貝母1兩(煨令微黃),商陸1兩,木香1兩,檳榔1兩,桑根白皮1兩(銼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紫蘇莖葉1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肺氣,面目浮腫,咳嗽煩熱,心腹壅滯,胸滿氣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雞魚、大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《得效》卷九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陳皮1兩,郁李仁1兩,檳榔1兩,茯苓1兩,白朮1兩,甘遂5錢。

功效主治

腫滿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生薑、大棗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九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六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,牽牛子1兩,檳榔3分,乾地黃3分,桂半兩,木香半兩,青橘皮半兩,延胡索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分。氣血壅澀,腹脅脹悶,四肢浮腫,坐臥氣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梔子仁半兩,樸消(研)半兩,幹荷葉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荊芥穗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壅熱,三焦不利,胸膈滿悶,睡臥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食後溫熟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去皮尖,炒,研)2兩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2兩,大黃(銼,炒)2兩,檳榔(銼)2兩,芎1兩半,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大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4味為細散,入2味研者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食前溫湯調下。以通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2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牽牛子1兩(微炒),神曲(微炒)半兩,桂心半兩,木香半兩,青橘皮(湯浸去白瓤,焙)半兩,檳榔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大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以生薑茶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炒令微黃),桂心半兩,檳榔3分,牽牛子1兩(微炒),木香半兩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分,氣血壅澀,腹脅脹悶,四肢浮腫,坐臥氣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桑根白皮1兩(銼),赤茯苓1兩,澤漆葉1兩,漢防己1兩,澤瀉1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遂1兩(煨令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水氣,腳膝浮腫,上攻腹脅,妨悶。上氣喘息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豬腎1對(切去脂膜),大豆半合,先以水2大盞,煮至1盞,去滓,入藥又煎至5分,去滓,五更初溫服,良久當利2-3行。如未利,即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檳榔1兩,訶黎勒半兩(煨,用皮),木香半兩,川樸消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強直,連脅妨悶,不能俯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以利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十八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尖),麻黃1兩(去根節),知母1兩(煨令微黃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桑根白皮1兩半(銼),赤茯苓1兩,豬苓1兩(去黑皮),漢防己1兩,栝樓子仁1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病,心肺煩熱,上氣咳嗽,不得睡臥,時時渴欲飲水,遍身浮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用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瓤),防風3分(去蘆頭),羌活3分,赤茯苓1兩,商陸1兩,澤瀉3分,漢防己半兩,木香半兩,檳榔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風虛,頭面四肢浮腫,坐臥不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赤小豆1升,以水5升,煮小豆爛,取汁2升。每服3錢,取小豆汁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郁李仁散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柴胡3分(去苗),澤瀉3分,赤芍藥3分,豬苓3分(去黑皮),桔梗3分(去蘆頭),桑根白皮3分(銼)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茯苓半兩,鱉甲1兩(塗醋,炙令微黃,去裙襴),麻黃3分(去根節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通體洪滿,腹堅脹喘急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