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苓散

《得效》卷五: 通苓散

配方組成

豬苓(去皮)、白朮(去蘆)、澤瀉(去毛)、赤茯苓(去皮)、車前子、木通、茵陳、瞿麥。

功效主治

洩瀉屬暑證者;傷暑,潮熱煩渴,小便不利;腫滿,口燥咽乾,小便絕少。腸鳴水瀉,痛一陣,瀉一陣,或出黃糜,或所下稠粘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燈心、麥門冬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五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通苓散

配方組成

麥門冬、淡竹葉、車前子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痢。溼熱結於膀胱,小水不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: 通苓散

配方組成

麥門冬、淡竹葉、車前草、赤茯苓、木通。

功效主治

傷溼咳嗽,汗後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

《女科旨要》卷三: 通苓散

配方組成

赤苓3錢,澤瀉3錢,木通3錢,黃連3錢,豬苓3錢,白朮2錢,瞿麥2錢,杞子2錢,滑石2錢,車前子2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因血熱積於小腸經,水道不利,小便緊澀不通,誤將熱毒物食之,致成淋瀝。

使用方法

分4帖。加生薑3片,燈心10根,水煎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旨要》卷三。

《醫統》卷十六: 通苓散

配方組成

麥門冬、淡竹葉、車前穗、燈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暑,潮熱煩渴,小便不利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