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5錢(焙),牛膝(酒浸,炒)3兩,當歸3兩(焙),薏苡仁2兩,白芷2兩,川芎2兩,羌活、防風(炒)、川烏1只(炮),赤芍(炒)1兩,天麻(炒)1兩,草烏(炒黃)1兩,肉桂1兩,乾薑(炒)1兩,丁皮5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,木香5分,木瓜(炒)3兩。
男子、婦人冷痺血氣,手足頑麻,流注經絡,成鼓椎風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忌熱食。
每服30丸,酒送下。如腳氣,用酒糊為丸,溫酒送下。為末則用酒調服。
《仙傳外科集驗方》。
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幹蠍1分(微炒),白殭蠶1分(微炒),白附子半分(炮裂),乾薑半分(炮裂,銼),天南星半兩(炮裂)。
小兒驚風,潮熱至困者。
上為末,煮槐膠為丸,如黍粒大。
每服5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磁石(煅,醋淬10遍,研)1分,石硫黃(研)1錢,蓖麻子15枚(去皮研),幹萵苣根3錢,蕓薹子半兩。
中風口。
上為末。
臨用以醋麵糊為丸,手心內安之,用湯碗壓。左安右手,右安左手。候口正即去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草烏頭4兩(去皮尖,冷水浸3宿),蒼朮2兩(米泔浸1宿,去粗皮,炒),麻黃(去節)半兩,白芷半兩,防風(去蘆)1錢半,川芎1錢半,地龍1兩(去土)。
諸風筋骨肢體痛,四肢不隨。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熱物一時辰。
每服7粒,空心臨臥薄荷茶送下,日3次。或作散劑,每服1字,冷茶調服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一。
雀甕內蟲7枚,桑螵蛸7枚,幹蠍尾1分,半夏1分,蘆薈1分,天南星1分,川烏頭1分(去皮臍),大蜘蛛2枚(幹者),烏蛇肉1分。
破傷風,筋脈拘急,腰背強直,牙關急硬。
上生用為末,以熟棗瓤為丸,如大豆大。
每服5丸,豆淋酒送下。更納1丸於瘡口中,上用薄紙蓋之,當追風出,如吹動紙為驗也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川烏(炙)1兩,沒藥(醋炙)1兩,木瓜1兩,當歸2兩,續斷5錢,麻黃5錢,馬錢子(燙去毛)6錢,草烏(炙)1兩,生杜仲1兩,南紅花1兩,千年健5錢,獨活、蘄蛇(酒炙)5錢,乳香(醋炙)1兩,菟絲子1兩,虎骨(油炙)1兩,追地風5錢,羌活5錢,甘草5錢。
風寒溼痺,腰腿疼痛,手足麻木,半身不遂。
上為細末,每15兩6錢細末兌麝香5分,和勻,煉蜜為丸,每丸重2錢,蠟皮封固。
孕婦忌服。
每服1丸,溫開水或溫黃酒送下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萆薢1兩半,馬藺花1兩半,骨碎補(去毛)1兩半,狗脊(去毛)1兩半,黃耆(銼)1兩,五靈脂(炒)1兩,楓香脂(研)1兩,地龍(去土,炒)1兩,草烏頭(生用)2兩半,乳香(研)半兩,沒藥(研)1分。
風不仁,榮衛滯澀,筋脈緩縱。
上為末,米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加至15丸,茶、酒任下。初服5-6丸,漸加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