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子(制)、乾薑、茴香(炒)、吳茱萸(鹽水炒)、巴戟、肉桂、莪術(醋炒)、桃仁(炒)、延胡索(醋炒)。
寒氣客於子門,氣不通而月事不下,結硬如石。
《盤珠集·胎產症治》卷下。
附子4錢(炮,去皮臍),鬼箭羽3錢,紫石英3錢,澤瀉2錢,肉桂2錢,玄胡索2錢,木香2錢,檳榔2錢半,血竭1錢半(另研),水蛭1錢(炒煙盡),京三稜5錢(銼),桃仁30個(浸,去皮尖,麩炒,研),大黃2錢(銼,用酒同三稜浸一宿,焙)。
寒氣客於下焦,血氣閉塞而成瘕聚,堅大久不消者。
上13味,除血竭、桃仁外,同為末,入另研2味和勻,用原浸藥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淡醋湯送下;溫酒亦得。
《衛生寶鑑》(人衛本)卷十八。
薑黃、京三稜、蓽澄茄、陳皮(去白)、高良薑、人參、蓬莪術各等分。
產後口乾煩渴,心下痞悶,因榮衛大虛,血氣未定,食麵太早,胃不能消化,面毒結聚於胃脘,上燻胸中所致者。
上為末,用細切蘿蔔慢火煮令爛,研細,將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蘿蔔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產育寶慶集》捲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