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陰丸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黃柏、知母、熟地、敗龜版、白芍藥、陳皮、牛膝、虎骨、當歸。

功效主治

肝熱痿軟,筋膜乾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羊肉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八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、黃柏、知母、側柏葉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性急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地黃膏為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八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2兩,黃柏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切地黃,酒蒸熟,擂細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2兩(酒炙),黃柏7錢半,知母半兩,人參3錢,牛膝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5兩,側柏1兩半,香附3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薑汁浸地黃膏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濟陽鋼目》卷八十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(酒炙)1兩,鎖陽(酒浸)1兩,歸身(酒浸)1兩,陳皮1兩,杜仲1兩,牛膝(酒浸)1兩,白芍藥(酒浸)1兩,白朮2兩,生地黃(酒浸)1兩半,乾薑7錢半,黃柏(炒)半兩,虎脛骨(酒炙)半兩,茯苓半兩,五味子2錢,甘草(炙)1錢,菟絲子(酒蒸,搗爛,曬乾)。

功效主治

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紫河車蒸爛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如無河車,用豬腦骨髓亦得。每服70-80丸,空心溫酒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鋼目》卷八十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2兩,黃柏(炒)半兩,牛膝半兩,人參半兩,香附1兩,白芍1兩,甘草2錢,砂仁3錢(春不用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丹溪治法心要》卷四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8兩(酒洗),黃柏4兩(酒洗),當歸(酒洗)3兩,菟絲子3兩,肉蓯蓉(酒洗)3兩,知母(酒洗)3兩,枸杞3兩,天門冬2兩,龜版(酥炙)2兩,山藥2兩,五味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參4兩,耆8兩熬膏,再用豬腎酒煮搗爛為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治法心要》卷四。

《杏苑》卷七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黃柏(炒褐色)半斤,知母4兩,熟地黃4兩,龜版4兩,牛膝2兩,桂枝1兩,白朮3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氣俱虛兼痰之痛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臘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七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龜版1兩(酒煮),黃柏半兩,知母3兩,五味3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廣嗣紀要》卷四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黃柏(鹽水炒)4兩,知母(酒洗)4兩,熟地黃(酒蒸,焙)6兩,天門冬(焙)3兩(各勿犯鐵器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、食前百沸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廣嗣紀要》卷四。

《萬氏女科》卷一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黃柏、知母(去皮毛,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月而經再行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女科》卷一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四引丹溪方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敗龜版(酒炙)、黃柏(酒炒)、知母、側柏葉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杜仲(薑汁炒去絲)、砂仁各等分,甘草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;咳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豬脊髓加地黃膏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四引丹溪方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8兩,阿膠8兩(蒲黃灰炒)。

功效主治

孕婦溺血,脈虛數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。

《醫學心悟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3兩,丹皮1兩2錢,天冬1兩2錢,當歸1兩2錢,枸杞子1兩2錢,牛膝1兩2錢,山藥1兩2錢,女貞子1兩2錢,茯苓1兩2錢,龜版1兩2錢,杜仲1兩2錢,續斷1兩2錢,人參5錢,黃柏5錢。

功效主治

腎氣熱,腰軟無力,恐成骨痿。

炮製方法

石斛4兩熬膏,和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早晨淡鹽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心悟》卷三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 補陰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生地、白芍藥、丹皮、牛膝、木瓜、龜版、虎骨。

功效主治

肝經血枯筋攣。

炮製方法

羊肉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