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還丹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引丁君弼方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蒺藜(炒)3斤,黑豆(用小粒,炒,存性)3斤,菟絲餅1斤(酒蒸),白茯苓(乳浸)8兩,當歸(酒洗)1斤,黃芩(酒洗)1斤,蘿蔔子8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百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重2-3錢。

使用方法

早、晚滾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引丁君弼方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菊花(揀去萼)4兩,枸杞子(揀去塵土及蒂)4兩,巴戟天(去心)4兩,肉蓯蓉(酒浸,熔幹,切)4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生乾地黃(淨洗)、石菖蒲(節密細者)、牛膝(酒浸,切,焙)、菟絲子(入鹽少許,炒,乘熱搗末)、地骨皮、肉蓯蓉(酒浸1宿,細切,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血虛瘁,髭發變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溫酒送下40丸,日午再服20丸。1月內百疾俱退,1年白髮俱黑,身體有力,顏色如童,睡少欲薄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二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刮皮術1斤(米泔汁浸2日,竹刀切片),菊花8兩,青鹽4兩,椒4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好頭醋1鬥,於砂石銀器中煮術數沸,入椒、菊、鹽,煮去一半醋,取出焙乾,與餘醋為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,空心、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—一五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烏頭(去皮臍)4兩,黑豆4兩,鹽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失飢冒暑,及風熱憂愁,使耳暴聾,或一耳塞,因嚥氣而開,咽已復塞,令人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瓷瓶盛,坐水中,慢火煮令烏頭透,取出細切,與黑豆同焙,為末,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—一五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—一六二○引《易簡方》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補骨脂、熟地黃、遠志、地骨皮、牛膝、石菖蒲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白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、日午溫酒送下。鹽湯、熟水亦可。服之100日,百病除;200百日,精髓滿,視聽倍常,神聰氣爽,瘟疫不侵;服300日,步驟輕健,鬢須如漆,返老還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—一六二○引《易簡方》。

《瑞竹堂方》卷一引王國寶方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蒼朮4兩(酒浸1兩,醋浸1兩,泔水浸1兩,鹽水浸1兩,各1宿),胡蘆巴1兩(酒浸1宿),破故紙1兩(酒浸1宿),覆盆子2錢(揀淨),茴香1錢(新肥者),川楝子1兩,木香半兩(堅實者),山藥(堅白者)3錢,穿山甲(酥炙者)3錢,地龍(去淨土)3錢,茯苓(堅圓者)3錢,枸杞子3錢,牛膝3錢(酒浸1宿)。

炮製方法

上曬乾為細末,無灰酒糊為丸,如梧酮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溫酒送下,鹽湯亦可,幹物壓之,1日2次。空心服畢,須行100步,使藥力行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一引王國寶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四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川椒4兩(淨),蒼朮(泔水浸3日)3兩,小茴香(鹽炒)3兩,白茯苓2兩,川烏(炮)1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病癒後,氣體不得復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加附子1兩尤佳,卻不用川烏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空心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九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乾薑1斤,甘草4兩,草豆蔻5個,連皮大腹5個。

功效主治

洩瀉無度,漸成休息痢,臟腑久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水於鐺內慢火煮1伏時,水盡添水,煮,切開看姜內無白,即住,候煮幹,白姜薄切,焙乾,次入大附子2兩(炮)、白檳榔2兩,次用酒酵子1升,焙乾為末,和勻,以稠粟米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米飲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九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博濟》卷一: 草還丹

配方組成

仙茅1兩,川羌活1兩,防風(去頭)1兩,金毛狗脊(去毛)1兩,紫花白朮1兩,茯苓(去皮)1兩,乾薑1兩半,九節石菖蒲1兩半,白醜1兩半,威靈仙2錢,何首烏1兩,蒼朮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要新好者,洗,擇盡焙乾,並生用,細杵為末,以白生砂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冷水送下,不嚼;婦人月候不通,紅花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