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陳蒿末10分,五苓散5分。
溼熱黃疸,溼重於熱,小便不利,煩渴。黃疸病。傷寒或伏暑發黃,小便不利,煩渴。因病未除,忽然一身面目悉黃,如橘子色,由瘀血在裡,或因大熱,以冷水洗之,溼熱相搏,燻蒸肌肉,謂之黃疸。酒積黃疸,小便不利。陰黃,小便不利。
上藥和。
先食飲方寸匕,日3次。
《金匱》卷中。
茵陳3錢,白朮1錢半,赤茯苓1錢半,豬苓1錢,桂2分,澤瀉1錢,蒼朮1錢2分,山梔1錢2分,滑石1錢2分,甘草(炙)5分。
溼熱黃疸。
加燈心1握,水煎,食遠服。
《醫便》卷二。
茵陳1錢5分,澤瀉1錢2分,茯苓1錢,豬苓1錢,白朮1錢,官桂3分,枳實6分。
熱蓄髮疸。
水煎,食前服。
《杏苑》卷三。
黃芩、黃連、山梔仁、茵陳、豬苓、澤瀉、蒼朮、青皮、龍膽草各等分。
黃疸。
水2盞煎服。
《便覽》卷二。
生料五苓散1兩,茵陳半兩,車前子1錢,木通1錢,柴胡1錢半。
傷寒、溼溫、熱病感冒後發為黃疸,小便赤,煩渴發熱,不得安寧。此蓋汗下太早,服藥不對證,因感溼熱病,以致偏身發黃。
上(口父)咀,分作2服。每服水1碗,加燈草50莖,同煎8分,去滓,食前服,滓再煎,連進數服。小便清利為愈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二。
赤苓3分,豬苓3分,澤瀉3分,白朮3分,茵陳3分。
伏暑發黃,煩渴,小便不利。溼熱黃疸。
水煎服。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。
茵陳1錢,白朮1錢,豬苓1錢,桂3分,澤瀉1錢5分。
酒積。
水煎服。
《內科摘要》卷下。
粉豬苓、澤瀉、焦白朮、茯苓、川連、黑山梔、茵陳、大黃。
溼熱黃疸。
水煎,熱服。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