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香1兩,肉桂(桂枝可代)1兩,陳皮1兩,半夏1兩,公丁香1兩,小茴香1兩,紫蘇1兩,雲苓1兩,制茅術1兩,生白朮1兩,八寶紅靈丹5錢。
時行疫癘,霍亂吐瀉,絞腸腹痛。
上為細末,同紅靈丹研勻,用鮮花椒葉煎濃汁泛丸,如梧桐子大,紙囊封固,收藏燥處。
每服5分,重者加倍,陰陽水送下。
《飼鶴亭集方》。
藿香1兩,蘇葉1兩,生茅術1兩,白朮1兩,茯苓1兩,丁香1兩,姜半夏1兩,陳皮1兩,官桂1兩,青木香1兩,降真香5錢。
霍亂吐瀉腹痛,四肢厥冷,脈伏轉筋者。
上為末,水為丸,紅靈丹為衣。
每服5分至1錢,開水下。先服不換金正氣散,加蜀椒,再服本方。
《家庭治病新書》。
官桂1兩,公丁香1兩,青木香1兩,生蒼朮1兩,生白朮1兩,廣皮1兩,制半夏1兩,白茯苓1兩,廣藿香1兩,花椒5錢,紅靈丹4錢。
暑月感寒,腹痛吐瀉。
上藥除紅靈丹、花椒外,其餘生曬,各取淨末,將紅靈丹加入一併和勻,用花椒煎湯代水泛丸,如椒目大。
忌生冷食物。
每服2錢,分2次開水吞服;小兒減半。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。
廣藿香100g,半夏(制)100g,青木香100g,陳皮100g,丁香100g,肉桂100g,蒼朮100g,白朮100g,茯苓100g,硃砂10g,硝石(精製)10g,硼砂6g,雄黃6g,金磁石(煅)4g,麝香3g,冰片3g。
暑天感寒受溼,腹痛吐瀉,胸膈脹滿,頭痛惡寒,肢體痠重。
以上十六味,除麝香、冰片、消石外,硃砂、雄黃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,其餘廣藿香等十一味粉碎成細粉;將麝香、冰片研細,與上述粉末配研,再將硝石研細摻入,過篩,混勻;另取花椒50g,加水煎煮二次,取煎出液與上述粉末泛丸,陰乾。
孕婦禁用。
每次口服1.5-3g,每日1-2次。
《中國藥典》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