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花散

《醫鈔類編》卷二十二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頭紅花1兩,真冰片5分,官桂(去粗皮)1錢,明硃砂1錢,白芷3錢,生軍5錢,當門麝4分,乳香5錢,兒茶2錢,全當歸(曬乾,研末)1兩,血竭3錢,明雄黃1錢,沒藥3錢。

功效主治

金刃、跌打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不見火,生研極細末,用瓷瓶封固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3錢,一半用滴燒酒調敷傷處,血溢者不須敷;一半用黃酒沖服。如傷口較多者,外敷自宜加倍,傷輕者只須外敷,不用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鈔類編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七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1兩,訶黎勒3枚(兼核生用),川樸消5兩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酒半中盞,水半中盞,煎至6分.去滓,入赤馬通1合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七。

《外科真詮》捲上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生耆3錢,當歸3錢,紅花3錢,生地3錢,荊芥葉1錢5分,貝母1錢,茯苓2錢,黃柏2錢,菊花根3錢。

功效主治

足丫發及手丫發。

使用方法

內服。外用酒蜜搗菊花葉、芙蓉葉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真詮》捲上。

《傷科方書》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酒醉土鱉、醋煅古錢、炙乳香、炙沒藥、蘇木節、巴霜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刑杖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一板1厘,水、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方書》。

《外科真詮》卷下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1錢,歸尾1兩,沒藥2錢,蘇木5分,甲珠1片,銀花4錢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腿癰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真詮》卷下。

《婦科玉尺》卷一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沒藥2錢半,紅花2錢半,官桂2錢半,赤芍2錢半,蘇木2錢半,青皮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女血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婦科玉尺》卷一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1分,白礬1兩(燒灰)。

功效主治

聤耳,累年膿水不絕,臭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納耳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幹荷葉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紅花、蒲黃(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血暈,胞衣不下,血崩,月事不調,及遠年幹血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兩,酒煎和滓溫服。如胞衣不下,另用榆白皮研末煎湯,調服半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好紅花(細擘)、蘇枋木(捶碎)、當歸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膈,經脈不通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兩,以水1升半,先煎花、木,然後入酒1盞,並當歸再煎至半升,空心、食前分2次溫服。20服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
《名家方選》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2錢半,忍冬2錢半,黃芩2分,連翹2分,檳榔1分半,木通1分,桔梗1分,大黃3分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名家方選》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三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1撮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血上衝。

使用方法

酒1鍾,煎數沸,入童便2盞,乘熱灌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

《胎產新書·女科秘要》卷三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8分,黃芩8分,蘇木8分,花粉6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經從口鼻出,五心發熱,咳嗽氣急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新書·女科秘要》卷三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、連翹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紫草、大黃、甘草、赤芍藥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疹痘入眼,初覺眼中赤澀,疼痛淚出,怕日羞明難開,久發變為白膜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、竹葉,水煎服。外以秦皮湯洗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六: 紅花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、荷葉、薑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產後,血暈欲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加炒生薑,小便調下2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