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功散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五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牛蒡子、紅花、生地黃、前胡、紫草、白芍藥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作渴;痘初出稠密,紅紫或帶焦黑色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五。

《外科經驗方》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(炒,為末)1兩,草烏(炒,為末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癰疽及諸瘡,不問腫潰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漱口水調,入香油少許。

注意事項

忌氣怒、房室勞役;飲酒之人忌飲酒並羊、雞、魚、肉、瓜茄、薑辣之物。

使用方法

搽患處。如干,仍用前水潤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經驗方》。

《臞仙活人方》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青黛3錢,銅綠2錢,晉礬2錢,黃柏2錢,藜蘆2錢,枯礬2錢,黃連2錢,麝香半錢,輕粉49貼,芒消2錢,人言2錢(用紅棗10枚,去核,勻分此物入內,於火內煅作灰)。

功效主治

牙疳,臭爛涎出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細末,入粉、麝研爛。

使用方法

隨時擦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臞仙活人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二引《吳氏集驗方》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大活鯽魚1個(略破開肚,去腸臟,白紙揩盡血),白礬若干。

功效主治

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將白礬填滿魚肚,用佈線縫口,再使麻枝扎定,文武火煅成炭存性,乳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入輕粉少許,先以蔥椒湯將患處洗淨揩乾,再以麻油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二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雄黃(飛)半兩,款冬花1兩,甘草(炙)1兩,肉桂(去粗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久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雄黃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,吸入咽喉中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二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山楂肉、石膏、甘草梢、紫草、牛蒡子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見苗以至起長之日,元氣壯實,痘色乾紅而緊,大小便結塞不通,屬大火症,非行利而不能透現者。

注意事項

元氣虛弱,大便通利者,不可用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1-2劑即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二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北白芍藥1兩半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6-7分,不拘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。

《醫級》卷八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谷精草、蟬蛻、綠豆皮、豬蹄殼(酥炙)、藜蘆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疹斑瘡入目,起星生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將豬肝片批開摻藥末,紮好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八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白芨。

功效主治

鼻衄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雪水調令稀稠得所,塗遍鼻上,頻用雪塊熨藥上;無雪則只用冷水掃,並用掠頭子於髮際處緊繫。婦人無掠頭子,用頭髮相接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黃芩、柴胡(去蘆)、桔梗(去蘆)、防風(去蘆)、荊芥穗、陳皮(去白)、赤芍藥、牛蒡子(炒)、枳殼(煨,去油)、木通、紫草、赤茯苓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瘡大熱,發狂譫語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、白附子、麥門冬,水煎服;若便秘、大熱,加煨大黃、糯米,水煎服。微利即止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
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三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7寸(為末),巴豆7粒(去皮,新瓦上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結胸傷寒,不間陰陽二毒,只微有氣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令患者仰臥,先取藥3斡耳子,著於患者臍中,再取3斡耳和艾1炷,如中指大,安於前藥上,只灸1炷。覺臍腹間有聲,即便汗出而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三。

《外科理例·附方》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(生用)、黃耆、獨活、蒺藜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臁腿生瘡,浸淫不愈;類風癬(名腎臟風瘡),如上攻則自昏花,視物不明;並一切風癬疥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豬腰子1個,批開入藥,溼紙裹,煨熟,空心連腰細嚼,鹽湯送下;風癬,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理例·附方》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七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(炒)1兩,莪術半兩,桂心半兩,蕓薹子(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膈,血滯胸腹作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酒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七。

《癘瘍機要》卷下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(炒)、草烏(炒)、血竭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瘡毒未成膿者,及小兒丹瘤。小兒痘毒腫焮作痛,未成者,或已潰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另為末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以漱口水調搽患處。未成者即散,已潰者即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癘瘍機要》卷下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引何知府方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川芎6兩,當歸6兩,升麻6兩,甘草6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取東流水煎3次,每次用水3碗,文武火煎至1碗半,濾下又煎2次,共收藥水4碗半聽用;又用好硃砂4兩,以絹袋懸入瓷罐,加前藥水封固,水煮盡為度;取出焙乾為末,以紙羅過所用;再將糯米2-3合以紙包緊,外用黃泥固濟,入火煉紅冷定,打碎,取米黃色者研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以硃砂末1錢,米末1錢,煉蜜2匙,好酒2匙,白沸湯1小鐘,共一處調勻,用茶匙喂盡取效。痘疹初起,服之可令不出;若見標者,服之毒氣即散;陷者,服之即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引何知府方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蛤粉1兩,谷精草1兩,綠豆皮5錢,羌活5錢,蟬蛻5錢。

功效主治

癍瘡翳膜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豬肝1具,入藥末,線縫,煮汁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七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桃上寄生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中蠱毒,腹內堅痛,面目青黃,羸瘦骨立,病變無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匕,如茶點服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七。

《玉案》卷五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杜仲4兩(童便2碗煎幹),橘核1兩5錢(同杜仲炒),黃柏5錢(炒令褐色)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血滯、閃挫等一切腰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五。

《百一》卷十九: 神功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、百藥煎、乾薑(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滑腸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米飲調下;大人煮糊為丸,如黍米大,每服3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十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