硃砂膏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銀硃5兩,硃砂1兩,官粉4斤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腫痛,潰久不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香油6斤,熬至滴水成珠後,再入官粉4斤,如法收膏,攪勻備用。

使用方法

油紙攤膏,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九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棗仁1兩,人參1兩,赤苓1兩,西珀2錢半,硃砂5錢,乳香5錢。

功效主治

癲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燈心、大棗湯送下;或煉蜜為丸,薄荷湯送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九。

《絳囊撮要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蔥50-60斤(搗極爛,絞汁放鍋內,投入嫩松香5斤,微火熬至蔥汁滾,松香化,取下俟稍冷,即以手在汁中揉松香幾百揉,然後再放火上再烊再揉,如此5-6次,揉至松香色白無油為度,配入後藥),當門子5錢(即頂高麝香),樟腦12兩,梅花冰片1兩,蓖麻子1斤(去殼,研如泥,另貯),乳香3兩5錢,沒藥3兩5錢(俱用燈心草炒去油),硃砂6兩(水飛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無名腫毒,橫痃,乳癤,惡疽疔毒。未成者即消,已成者即潰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蓖麻子,餘皆為極細末,將制好松香放於瓷缽內,隔水烊化,取出,即以前藥末並蓖麻子泥一併投入,攪和攤貼;如干,可酌加蓖麻子油,以好攤為度;攤用柿漆單張桑皮紙,不可著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絳囊撮要》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(另研)半兩,白殭蠶半兩(炒去絲嘴),白附子半兩(溼紙裹,煨,焙乾),天南星(炮)半兩,幹蠍1兩(銚內炒令熟,不可太過)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入麝香半錢,共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粟米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煎金銀薄荷湯送下;如盜汗,煎麻黃根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。

《蘇沈良方》卷五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兩(別研細),金末1分(用箔子研),牛黃半兩,麝香半兩,生腦子半兩,硼砂半兩,生犀1兩,玳瑁1兩,真珠末1兩(蚌末不可用),琥珀(別研)半兩,羚羊角半兩,蘇合香(用油和藥亦可)1分,鐵液粉1分,安息香半兩(酒蒸,去砂石,別研入藥),人參1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茯苓半兩,甘草1兩(微炙)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嗽血等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拌和煉蜜,破蘇合油,劑諸藥為小錠子,更以金箔裹,瓷器內密封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皂子大,食後含化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蘇沈良方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引《衛生家寶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蝸牛5個,輕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急慢驚風形候,一般皆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,週歲1黑豆大,薄荷汁調下,日3次,與齏半散相間,或間惺惺散亦得,不退,服羌活膏與齏半散,蝸牛連殼用,先用瓦糝黃丹,將蝸牛在上,連瓦將在火上焙乾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惠眼觀證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(好者,別研)半兩,硼砂(通飛者,研)半兩,甘草(炙)1分,牙消1兩半(煅過,少分生,別研),麝香(研)1分,龍腦(研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襁褓內牙兒等,因驚風后,餘涎響。及初生下,患鵝口重舌顎,心熱夜啼,發病搐搦,項背強直,痰涎壅並目帶上翻,進退無時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研硃砂400-500轉,又別研硼砂同前數,入諸藥再研,出,方研腦子,再入諸藥末,滾合滴水,研成膏,攤一宿以油紙單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皂子大,更加減吃。若更滾涎,用雞子清化下;常服甘草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惠眼觀證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四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硼砂1錢,粉霜1錢,牙消1錢,腦子1錢,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驚熱焦啼,煩躁口乾。

炮製方法

上研成膏,候幹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匙,薄荷湯下,麝香亦得;如喉中涎鳴,生薑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四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劉氏家傳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2遍,去皮尖,麩炒幹)1兩(研爛),真紅花頭半兩(焙,末之),硃砂(研)3錢,滴乳(研)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,大人風狂,躁熱風癇,傷寒中風,舌強風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麝香1錢,又研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好丸,如雞頭子大,煎薄荷湯半盞,化破和滓服;人參湯或茶調,或含化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劉氏家傳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兩,乳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腦及乳癰初結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蔥白4兩細切,合研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生絹上塗貼。候幹再上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四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麻油1斤,飛丹6兩,水銀5錢,硃砂(佳者)1兩半(飛),好黃蠟4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頑瘡、破瘡、杖瘡、癰疽、發背、破傷者。

炮製方法

先下油熬數沸,下雞子2枚,敲開連殼投之,熬焦,撈去子,退火俟油定,下水銀5錢,再加微火攪,熬飯頃,即人丹漸收成膏,後下黃佔,再攪,候大溫,下極細好硃砂1兩5錢,攪勻,瓷罐收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四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茅先生方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半兩,硼砂3錢,馬牙消3錢,真珠末1錢,玄明粉2錢(以上並別研),腦1分,麝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積,驚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末,於一處拌和合,用好單角起,不久其藥自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如小兒諸般驚,用藥1黃豆大,常用金銀薄荷湯少許化開下;如遍身潮熱,用甘草煎湯下;狂躁惡叫,用生地龍汁化下;1臘及1月日內小兒不通下藥,可用藥使乳調塗在奶上,令牙兒吮乳吮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茅先生方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(水飛)5錢,牙消2錢半,硼砂2錢半,玄明粉2錢半,麝香1分,金箔15貼,銀箔15貼,白附子3錢,枳殼3錢,川芎4錢,粉草4錢,人參(去蘆)2錢,黃芩2錢,薄荷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五心煩熱,喉痰壅盛,驚風搐搦,渴飲無時,睡中不寧,見人煩躁,口瘡糜爛。

炮製方法

上前七味入乳缽杵勻,後七味銼焙為末,仍入缽中同前藥和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丸,用麥門冬熟水化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一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半兩,胡粉2兩,水銀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頭上熛漿起,如針蓋,1-2日後,面上及胸背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藥,點少水,都研令水銀星盡,以臘月豬脂3兩,入鏡子內,慢火上熔化,去滓,入硃砂等攪成膏,以瓷盒盛,候冷。

使用方法

塗之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一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趙氏家傳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2錢,人參2錢,蠍梢21個,白殭蠶1分(酒浸,焙乾),天仙子(好酒少許炒熟)1分,大天南星1個(先用酸齏汁洗去滑,火炮裂,先為細末,生薑汁和作餅子,火炙令黃色,凡如此3次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風潮熱,神志不寧,驚惕忪悸,夜臥不安,狂語驚啼;久服涼藥過多,脾胃虛寒,陰極似陽,頰赤神昏,引飲煩躁,不進乳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皂兒大,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趙氏家傳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九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臘月豬脂5兩,黃蠟半斤(以上洗,煎),鉛丹4兩,自然銅4兩(研),密陀僧4兩(研),硃砂(研)。

功效主治

攧撲刀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新鐺鼎先溶脂,次下蠟停冷,再下密陀僧、鉛丹、硃砂、自然銅,緩火仍煎,入水中不散,取出鼎於冷處,用柳蓖攪勻,瀉入瓷器內,不住手攪至凝,為丸如彈子大,且用筍皮之類襯之,極冷方收。

使用方法

凡傷碎骨者,大石壓碎骨者,先用此藥化開,然後夾定,用此藥服之;須作小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10丸,蔥酒送下;或傷損深者,捻成條子入孔中,淺者用油單紙貼之,甚者燈心草夾之;如藥力散,再覺病痛,更1服痛即止;又痛甚者,貼之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鄭愈方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2錢,人參2錢,茯苓2錢,蠍梢7個,硼砂1錢,牛黃少許,腦少許,麝少許,金箔7片,銀箔7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乳缽研,煉蜜為膏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餅,食後溫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鄭愈方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莊氏家傳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半錢,甘草半錢,龍腦半分,人參1分。

功效主治

膈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為丸,如此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薄荷湯或竹葉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莊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附子1個(重5錢半,平正緊實者,生,去皮臍,取半兩,不須用太大者),天南星1個(去皮臍,不得用小者),半夏2錢半(取中形圓正好者,湯洗7次,去滑,焙乾,生用),天麻2錢半(明淨好者,去兩頭,取中心,切),琥珀(研)2錢半,全蠍1分(生),赤足蜈蚣半兩(去頭尾足,炙,取2寸),白殭蠶半兩,硃砂(光明者,研如粉)半兩,麝香1分(淨,研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驚風,諸癇,暗風,破傷,驚涎,心氣不足,或久伏驚氣,屍厥發即昏昧,涎壅;及因驚亡魂失魄,舉動驚怕,夢魘,或歌哭不避親疏,狂走不寧,中風緩弱頑痺,小兒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研者硃砂、琥珀、麝香同研勻,煉蜜放冷為膏,密器收。

使用方法

每患用少許生薑自然汁化藥1皂大,次用溫酒調下;小兒生薑、薄荷湯化下豆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七引《吉氏家傳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人參1錢,白茯苓1錢,甘草1錢,腦少許,麝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諸驚啼,夜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塊如皂子大,金銀薄荷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七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張渙方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粉霜1錢,輕粉1錢,水銀1錢,砂子1錢,乳香半錢,牙消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胎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麝香少許,棗內為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如皂角子大,前胡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張渙方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八一引《小兒保生要方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茯神半兩,防風半兩,山藥半兩,甘草半兩(炙),黃耆半兩(蜜炙),麥門冬(會心)半兩,硃砂6錢(研),麝香半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櫻珠大。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粒或1粒,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八一引《小兒保生要方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4兩,銀硃4兩,章丹8兩,官粉6斤,松香1斤,黃蠟4兩,香油8斤。

功效主治

瘡癤潰破,流膿流水,溼氣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共熬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馬牙消1錢,甜消1錢,甘草(炙)1錢,硼砂半錢,腦少許,麝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看大小,薄荷湯送下1丸或半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得效》卷十五: 硃砂膏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半,硼砂1錢半,焰消1錢半,金箔5片,銀箔5片,寒水石5錢,腦子1分,石膏5錢,粉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驚熱至甚,不省人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麥門冬20粒去心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