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母湯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: 益母湯

配方組成

益母草(銼)1大劑,川芎2錢,當歸2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盡,攻衝心腹,或作眩暈,或寒熱交攻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,入黃酒、童便各1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。

《點點經》卷二: 益母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1錢半,杜仲1錢半,枸杞1錢半,羌活1錢半,茯苓1錢半,當歸1錢半,陳皮1錢半,羊藿1錢半,川芎1錢半,白朮1錢,姜炭1錢,幹葛3錢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酒傷脾胃,四肢痠軟作戰,或筋搐痛。

使用方法

松杉節、茄根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點點經》卷二。

《回春》卷六: 益母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白芍(酒炒)1錢,熟地(薑汁炒)1錢,條芩1錢,陳皮1錢,香附(醋炒)1錢,阿膠(蛤粉炒)1錢,益母草1錢半,白朮(去蘆)1錢半,玄參8分,蒲黃(炒)8分,甘草4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崩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六。

《女科切要》卷二: 益母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1錢,陳皮1錢,香附1錢,阿膠1錢,益母草1錢,白朮1錢,蒲黃1錢,甘草1錢,黃芩1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崩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切要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