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菖蒲(一寸丸節)1兩,橘紅(去白)7錢,甘草2錢5分,當歸身5錢,人參7錢,茯神1兩,遠志(去心,用甘草湯浸1宿)1兩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金鳳子大,硃砂為衣。
每服5丸,臥時用燈心湯送下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七。
益智仁、茯苓、茯神各等分。
脾腎虛熱,心氣不足;亦治白濁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-60丸,空心白滾湯送下。
《保嬰撮要》卷六。
益智仁4兩(以鹽2兩同炒,為末)。
心腎不足,夜多小便,眼見黑花。
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用白茯苓、甘草煎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六引《仁存方》。
益智子(去皮)半兩,萆薢半兩,狗脊(去毛)半兩,芎藭半兩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幹木瓜半兩,續斷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,大者)1枚。
小腸虛寒,小便後餘瀝,陰萎不起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一引《護命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