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中丸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八引《澹寮方》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乾薑(煨)1兩,白朮(炒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生薑湯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八引《澹寮方》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乾薑(炒)1錢,茯苓1錢,甘草(炙)1錢。

功效主治

轉筋霍亂,上吐下利,心腹疼痛,及乾霍亂,並真陰症,手足厥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1錢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米湯。

使用方法

取1丸細嚼,淡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。

《春腳集》卷四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官棟參2錢(去蘆),漂白朮2錢(土炒),乾薑炭1錢5分,炙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虛,中寒面青,腹痛寒嘔寒瀉,四肢厥冷,一切虛寒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5分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或1-3丸,用大紅棗去核、蒂,水煎湯,放涼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春腳集》卷四。

《傷寒論》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,乾薑3錢,甘草(炙)3錢,白朮3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寒,自利不渴,嘔吐腹痛,不欲飲食,中寒霍亂,陽虛失血,胸痺虛證,病後喜唾,小兒慢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雞子黃許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桃、李、雀肉、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沸湯數合,和1丸,研碎,溫服之,日3次,夜2次。腹中未熱,益至3-4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論》。

《育嬰秘訣》卷一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山楂肉5錢,神曲(炒)3兩,半夏(湯泡)3兩,白茯苓1兩,陳皮(去白)1兩,萊菔子(炒)1兩,連翹1兩,發糵面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飲食所傷,胸腹飽悶不安,或腹中有食積痞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別用生神曲5兩,入生薑汁1小盞,水調打糊為丸。

注意事項

脾胃虛者勿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白湯或清水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育嬰秘訣》卷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乾薑(炮)、白朮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寒,腹痛躽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水1盞,加大棗1個(擘破),同煎至半盞,分3次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。

《直指》卷八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加炒阿膠、五味子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高良薑(銼)1兩,白朮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瀉,心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濃煎橘皮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延年秘錄》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白朮2兩,乾薑2兩(炮),人參2兩,甘草2兩(炙),大麥糵2兩(炒黃)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利,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飲送下,1日2次,稍加至2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八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1兩,乾薑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取湯和1丸服之,日10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八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廣濟方》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8分,白朮8分,甘草8分(炙),乾薑6分,高良薑8分,桂心6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熱不調,霍亂吐痢,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、生蔥、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以飲送下,1日2次。漸加至40丸,老小以意加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廣濟方》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阿魏1分(用白麵兩匙,醋和作餅子,炙令黃熟),荊三稜(煨)1兩,蓬莪術(煨)1兩,甘草(炙)1兩,青橘皮(去白)1兩,陳皮(去瓤)1兩,乾薑(炮)1兩,官桂(去皮)1兩,幹木瓜1兩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攻刺疼痛,心腹脹滿,胃冷吐逆,臍腹撮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麵糊為丸,如櫻桃大,以好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嚼破,煎生薑、木瓜鹽湯送下。如婦人血髒氣攻刺,用炒當歸、生薑湯嚼下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七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(去蘆頭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或吐或瀉,口乾大渴,頭疼體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粥飲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七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四: 理中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甘草、白朮(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氣虛熱,口舌生瘡,不喜冷飲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生薑汁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