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容膏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五: 玉容膏

配方組成

香油2兩,黃蠟1兩(2味化開),黃丹末1錢,寒水石(火煅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癰疽潰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溶化為膏。

使用方法

紙攤,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五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: 玉容膏

配方組成

黃耆(去粗皮,銼)1兩,當歸(去蘆頭,銼)1兩,白芍藥(銼)1兩,白芷(銼)1兩,川芎(銼)1兩,藿香葉1兩,零陵香1兩,白檀(銼)1兩,白附子(銼)1兩,白及(銼)1兩,白蘞(銼)1兩,瓜蔞1個,杏仁(湯浸,去皮尖,研如泥膏)1兩,龍腦2錢,清油4斤。

功效主治

面板骨瘡癬癢,唇裂面皺風刺,及打撲傷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龍腦,13味入清油浸3日,用銀器內慢火熬,令藥焦黃色,用新綿濾過,去藥滓,放溫,入黃蠟熔,令勻,再用新綿濾過,入龍腦,不住手用柳木篦子攪,候冷,密封;冬用3兩油,1兩蠟,夏月5兩油,2兩蠟,臘月熬蠟,油入蠟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塗摩,熱為度;如耳鼻有瘡,用綿杖兒點少許在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: 玉容膏

配方組成

敗龜版1兩,胎髮4兩,豬毛4兩,羊毛4兩,鵝毛4兩,雞毛4兩,牛油2兩,豬板油2兩,桐油2兩,飛黃丹8兩(炒),麻油1斤。

功效主治

諸惡瘡久不收口,以及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同熬枯,濾清,以丹收之。

使用方法

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