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(鎊)3分,大青3分,甘草(炙)3分,升麻1兩,雞蘇莖葉1兩,小薊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芍藥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2兩,樸消2兩。
傷寒鼻衄不止,頭面俱熱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九。
犀角末3分,甘草3分,生地黃3分,芍藥3分,白朮3分,茯苓3分,梔子3分,柴胡4分,人參4分,大黃4分,生薑4分,黃芩2分,桂心1分。
小兒上冷下熱,上熱下冷,難於將息者。
上(口父)咀。水3升,煮取1升,去滓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六。
犀角屑1兩,柴胡(去苗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升麻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分。
心壅痰實,膈熱頭昏,不思飲食,咳嗽煩渴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犀角、防風、木通、赤茯苓、桑白皮(炒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小兒心驚熱盛。
上銼細。
每服3字,水煎服。
《直指小兒》卷一。
犀角屑半兩,茵陳蒿3分,茯神(去木)2兩,芍藥1兩半,山梔仁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2兩。
傷寒後伏熱在心,怔忪驚悸,不得眠睡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竹葉3-7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犀角(鎊屑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白芷1兩,升麻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射干半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黃)半兩。
傷寒脾肺虛熱,毒氣壅塞,咽喉連舌根腫滿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。
犀角屑3分,瞿麥穗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梔子仁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,車前子半兩,人參1兩。
傷寒後肝氣實熱,目中磣痛,或生翳昏暗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3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早、晚食後各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二。
犀角(鎊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,升麻3分,知母(焙)3分,鱉甲(醋炙,去裙襴)3分,石膏(碎)1兩2錢。
瘧。經吐下後,寒熱頭痛,煩渴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,未發前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。
犀角(鎊)1兩,玄參1兩,胡黃連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傷寒後心髒虛熱,滿口生瘡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竹葉3-7片,煎至半盞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。
犀角(鎊)3分,甘菊花(擇)3分,玄參3分,茯神(去木)1兩半,石膏(研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,升麻1兩,葛根1兩。
風頭眩,目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芒消末半錢匕,竹葉10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犀角(鎊)1兩,龍膽1兩,升麻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。
女勞疸及勞氣熱渴,額上汗出,手足俱熱,小便赤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同煎至7分,去滓,加地黃汁1合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。
犀角屑半兩,茵陳蒿3分,茯神(去木)1兩半,芍藥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梔子仁半兩。
傷寒9日至10日,頭戰掉,大汗出,恍惚狂走,眼見神鬼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加竹葉3-7片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犀角(鎊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石膏1兩,山梔子仁1兩半,黃連(去須)3分。
傷寒熱毒內盛,身發赤斑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。
犀角(鎊)1兩,龍骨1兩,木香3分,阿膠(炙令燥)1兩,升麻半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)1兩。
傷寒後唇口生瘡,心中懊憹,蟲食下部,時或下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晚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三。
犀角(鎊)半兩,升麻1分,大黃(銼,炒)1分,石膏(搗研)3分。
小兒壯熱不除。
上為粗末,入石膏拌勻。
每服半錢匕,以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放溫,相繼3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。
犀角(鎊)、木香、前胡(去蘆頭)1兩,青竹茹3分,麥門冬(去心)1兩半,大腹3顆(連皮子銼)。
江東嶺南瘴毒腳氣,小欲動作,漸覺心悶,腳脛痠疼,煩熱不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犀角(鎊)1兩,大黃(銼,炒)3分,芍藥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牡丹皮3分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。
傷寒熱毒不散,內有蓄瘀,吐血不止,喜忘如狂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。
燻陸香2分,青木香2分,雞舌香2分,藿香2分,犀角屑2分,沉香2分,升麻7分。
惡腫。
上切。
以水6升,煮取2升半,去滓,分3次服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引《崔氏方》。
犀角6分,芍藥7分,芎5分,生地黃8分。
妊娠口中熱,生瘡者。
水煎服。
《名家方選》。
幹藍2兩,犀角2兩,地榆2兩,蜜2合。
熱痢,下雜血,及熱毒蠱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5升,煮取1升半,去滓,下蜜,煎取5合,分3次服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五,名見《外臺》卷二引張文仲方。
蒲黃2兩,栝樓根2兩,犀角2兩,甘草2兩,桑寄生3兩,葛根3兩。
吐血。酒客溫疫中熱毒,乾嘔心煩者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7升,煮取3升,分3次服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八。
犀角2兩,羚羊角1兩,前胡3兩,梔子仁3兩,黃芩3兩,射干3兩,大黃4兩,升麻4兩,豉1升。
風熱毒流入四肢,歷節腫痛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去滓,分3次服。
《千金》卷八。
犀角2兩,大棗7升(碎),香豉1升(綿裹),紫蘇莖1握,生薑2兩。
腳氣,腫已消,遍身頑痺,毒氣已入,衝心而悶,嘔逆不下食,或腫未消,仍有此候者。
用水8升,煮取2升8合,分3次服,相去如人行10裡,頻服3劑,以氣下為度。
《醫心方》卷八引唐臨方。
犀角(鎊)3分,黃連(去須,炒)半兩,芍藥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木香半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半兩,射干半兩,人參半兩,半夏(湯洗7遍,炒幹)半兩。
傷寒發汗後變成狐惑,毒氣發盛,惡聞飲食,咽中幹痛,胸脅滿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九。
犀角(鎊)2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半,木香1兩。
傷寒熱毒氣盛,發瘡如豌豆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犀角(鎊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菊花1兩半,半夏(湯浸,去滑,薑汁製作餅,曬乾)1兩半,玄參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白朮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旋覆花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前胡(去蘆頭)1兩半。
心臟實熱,胸中滿悶,嗔怒不常,或頭旋運,或痛如破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切)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犀角(鎊)3兩,蘘荷根4兩,黃連(去須)2兩,升麻3兩,茜根1兩,當歸(切,焙)3兩,羖羊皮3寸(炙焦)。
中五蠱下血,咽喉妨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七。
犀角(鎊)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芍藥半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半兩。
小兒骨熱,日曉發熱,面赤,五心煩躁,四肢無力,飲食減少,夜多盜汗,面色萎黃;及大小盜汗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,水1盞,加桃仁7枚(去皮尖),將水煮過,麥門冬49粒,去心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分3次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四。
犀角(鎊)1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)49枚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甘草(炙,銼)3分,鱉甲(醋炙,去裙襴)3分,木香半兩,大黃(銼碎,醋炒)1兩,麝香(別研)1分。
中惡心痛,兩脅脹滿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,加童便半盞,煎取1盞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犀角(鎊)1兩,旋覆花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紫蘇莖葉半握(幹者)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。
腳氣。微覺疼痺,或兩脛腫,或上入腹,面板不仁,滿悶嘔逆,不下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豉半合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犀角屑半兩,萎蕤半兩,升麻半兩,甘草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赤芍藥半兩,薺苨半兩,玄參半兩。
小兒癰腫成瘡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半盞,煎至4分,更入消石末1字匕,再煎溶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。
生犀角屑3分,茯神(去木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白朮1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小兒盜汗,睡中驚啼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分2次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犀角(鎊)1兩,苦參1兩,黃連(去須)1兩,地榆1兩,黃柏(去粗皮,炙)1兩。
小兒赤白痢,日夜數十行,腹痛後重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,空心、午後分2次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。
生犀角(鎊)半兩,柴胡(去苗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白朮半兩,人參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木香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小兒潮熱,骨蒸羸瘦,久嗽咳喘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7分1盞,加小麥3-7粒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七。
犀角屑1兩,黃耆(銼)3分,龍膽(去蘆頭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人參1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3分,槐實(炒香)半兩。
虛勞羸瘦,愁憂思慮,神情不樂,善忘驚悸,小便秘難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5錢匕,用水1盞半,加竹葉5片(細銼),煎至1盞,去滓,調丹砂末半錢匕,早食後及夜臥時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犀角(鎊)半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炒)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山芋半兩,續斷(銼)半兩,熟乾地黃(焙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紫菀(洗,焙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,銼)3分。
因有客熱,積在臟腑,變為熱勞。小便赤澀,四肢煩疼,心膈壅悶,面黃目赤,遍身壯熱,骨節痠疼,飲食無味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犀角2兩,生薑2兩,栝樓根1兩,苦參1兩,石膏6兩,竹葉2撮,黃芩3兩,升麻3兩,青木香3兩,防己1兩半,防風1兩。
風毒熱,頭面腫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7升,煮取2升,分3次服,相去如人行10裡久。
《千金》卷十三。
黃柏1兩半,黃芩1兩半,白頭翁1兩,黃連2兩,當歸1兩,牡蠣1兩半(熬),犀角屑半兩,艾葉半兩,石榴皮1兩半,桑寄生1兩,甘草1兩(炙)。
傷寒熱毒下黃赤汁,及赤如腐爛血,及赤滯如魚腦,腹痛壯熱。
上切。
忌豬肉、冷水、海藻、菘菜。
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3次服。
《外臺》卷二引《小品方》。
犀角(鎊屑)半兩,玄參半兩,連翹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升麻3分,木通(銼)3分,沉香(銼)1分,檀香(銼)1分,射干(去毛)1分,甘草(炙,銼)1分,芒消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。
結陽。熱鬱不散,四肢腫滿;諸風腫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食後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犀角(鎊)3分,人參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山梔子仁3分,木通(銼)3分,連翹3分,升麻3分,芍藥3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。
發背初期,上似琴絃抽痛,有頭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,日晚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。
犀角(鎊)1兩,梔子仁1兩,赤芍藥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射干(去毛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。
胃腑實熱,留結為癰,陽氣不得下,胃脈沉細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加蜜1匙,攪勻,再煎1-2沸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九。
犀角(鎊)3分,玄參3分,枳實(去瓤,麩炒)3分,人參3分,木通(銼)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,射干3分,馬兜鈴3分,防風(去叉)3分,防己3分,升麻1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馬牙消(別研)3分。
咽喉不利,肺臟風熱,涕唾調粘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入馬牙消少許,再煎沸,臨臥、食後溫服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。
犀角(鎊)1兩半,蘆根(銼)1兩半,大黃(銼,炒)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甘草(炙)1兩,石膏(碎)1兩。
脾胃熱毒,眼生障翳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竹葉7片,煎至7分,去滓,加芒消1錢匕,生地黃汁半合,重煎3-5沸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犀角(鎊)2兩,獨活(去蘆頭)2兩,生麥門冬(去心,焙)2兩,大黃(銼,炒)2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3兩,木香3兩,沉香3兩,白蘞3兩,丁香1兩半,玄參9兩,連翹6兩,漏蘆半兩,木通(銼)1兩,甘草(炙)1兩,樸消1兩。
氣腫不消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以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
烏犀角(鎊)2兩,黃連(去須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秦皮(去粗皮,銼)1兩,青竹茹1兩,梔子仁1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。
肝血不足,虛熱生浮翳,暈上黑睛,疼痛磣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犀角(鎊)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瞿麥穗3分,黃連(去須)3分,梔子仁1兩,車前子1兩,木通(銼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青葙子1兩。
肝心壅熱,上攻眼目,暴生赤腫,隱澀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竹葉7片,煎取7分,去滓,加芒消半錢匕,食後溫服,臨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四。
犀角屑1兩,黃連(去須)1兩,大黃(銼,炒令香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青竹茹1兩,秦皮(去粗皮,銼)半兩。
風熱上攻,目瞼生瘡,疼痛不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投芒消半錢匕,食後溫服,臨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。
犀角(鎊)、黃芩(去黑心)、山梔子仁、升麻、葛根(銼)、山茵陳(擇)、生乾地黃(焙)、甘草(炙、銼)各等分。
風熱煩躁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用水1盞,加麥門冬10粒,竹葉10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犀角(鎊)1兩,木通(銼)1兩,玄參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芍藥1兩,青葙子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山梔子仁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。
五臟風熱氣壅,眼乾澀痛赤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竹葉7片,煎至7分,去滓,再加馬牙消1錢匕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犀角(鎊)3分,大青3分,人參3分,遠志(去心)1分,升麻1兩半,柴胡(去苗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傷寒邪熱在胃、譫言妄語,身體壯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蘆根、茅根各5寸,同煎至半盞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犀角屑1兩,茯苓(細研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乾)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黃芩半兩。
小兒一切癇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以水8分,加生地黃汁少許,同煎至4分,去滓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六。
犀角屑2兩,青木香2兩,羚羊角屑2兩,人參2兩,竹茹2兩,沉香2兩,射干2兩,麥門冬(去心)3兩,茯苓3兩,麝香2兩,雞舌香2兩,石膏8兩(碎,綿裹)。
腳氣。風熱輕,但毒氣入胃,唯心悶煩,索水灑胸面,乾嘔,好叫喚,欲斷絕者。
上切。
忌五辛、羊肉、餳、醋物。
以水6升,煮取2升2合,分4次服,相去如人行6-7裡,晚再服;如覺眼明心悟,若強人,作3服。
《外臺》卷十八引《蘇恭方》。
犀角(鎊)2兩,木通(銼)3兩,木香2兩,黑豆2合,甘草(炙)2兩,連皮大腹(銼)5顆。
素服乳石,因食酒肉熱面,發動腳氣衝心,熱悶腹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加紅雪3錢匕,攪勻,不拘時候溫服。須臾通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犀角(鎊)半兩,胡黃連半兩,柴胡(去苗)1兩,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桔梗(炒)1兩,芎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白芷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熟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熱勞。頭痛,四肢煩疼,渾身壯熱,夜多虛汗,燥渴昏悶,眼澀無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、竹葉各少許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,躁熱甚頻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犀角(鎊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知母1兩,桔梗1兩,人參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木通(銼)1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,焙)1兩,玄參1兩,石膏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旋復花1兩半。
暴成熱勞。心膈煩滿,骨節壯熱,唇乾煩渴,小便赤色,頭痛痰嗽,並熱毒風攻擊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犀角(鎊)1兩半,白鮮皮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玄參1兩半,鉤藤1兩半,葛根2兩,石膏(碎)3兩。
熱毒風,攻心煩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加竹瀝少許,再煎1-2沸,食後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