亂髮(雞子大)1團,牛黃(梧子大反鉤棘)27枚,赤小豆7粒,緋帛方1尺,地骨皮2兩(末)。
十三種疔。
上枸杞其藥,春3月上建日採葉,夏3月上建日採枝,秋3月上建日採子,冬3月上建日採根;凡4時初逢建日、取葉、枝、子、根等四味,並炮幹。若得5月5日午時合和太良。如不得依法採者,但一種亦得。用緋繒1片以裹藥,取匝為限;亂髮、牛黃、反鉤棘針末、赤小豆末,先於排上薄布亂髮,以牛黃等布上曝,即卷緋繒作團,以發作繩,十字縛之,熨斗火熬令沸,後間即搗作末,取枸杞4味合搗絹篩。取2匕和合前1匕,共為3匕,令相得。又分為2分,早朝空心溫酒服1分,1日2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三引《鮑氏方》。
牛黃1錢,生大黃5錢,寒水石5錢,升麻5錢,粉霜5分,硃砂5分。
痘出大便不通,瘡中膿水不幹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10丸,人參或紫草薄荷煎湯送下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牛黃1兩,川大黃1兩,粉霜1分,硃砂1分。
小兒瘡疹壯熱煩渴。
上為末,同研勻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煎人參湯送下。量兒大小為劑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