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門冬(去心,蜜水洗)1斤,生地黃(9蒸9曬,杵為膏)1斤,赤白茯苓(人乳浸透,夏1日夜,春、秋2日,冬3日)1斤。
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量服多寡。
《醫部全錄》卷三三三引《身經通考》。
天門冬3兩(去心),生地黃3兩(上用柳甑算,以酒灑之,9蒸9曬乾),人參(去蘆)2兩。
上同為末,以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溫酒送下,1日3次。歲久為驗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人參、天門冬(去心)、熟乾地黃各等分。
陰虛咳嗽,癆瘵,腎經咳嗽,真陰涸竭,氣血俱虛,精神不固,元陽失合,脾肺虛勞咳嗽,上下純虛而不嗽者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含化服之。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。
天麻(去苗)、人參(去蘆頭)、幹熟地黃(洗,焙)各等分。
肺氣不和,上焦壅盛,頭目昏重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1兩作10丸。
每服1丸,臨睡含化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