琥珀1兩(研),生地黃半斤(切)。
產後發熱。
上將地黃於銀器中,炒煙盡,合地上出火毒,為末,每1兩,琥珀末2錢勻合,用童便與酒中半,調下1錢,1日3次。
《中藏經·附錄》卷七。
人參1錢,石膏3錢,陳皮錢半,半夏(制)錢半,茯苓錢半,枳實錢半,麥冬(去心)錢半,棗仁錢半,甘草錢半。
心膽虛怯,晝夜不寐,百方不效者。
加龍眼5個,水煎服。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當歸2錢,枳實2錢,白芍1錢2分,乳香1錢,麥冬1錢,神曲1錢,陳皮8分,木香3分,訶肉1枚,血餘1團,甘草8分。
妊娠臨產艱難,由於體肥稟厚者。
為散服。
《胎產秘書》捲上。
黑牽牛(取頭末)6錢,檳榔4錢,大黃4錢,雷丸2錢,木香2錢,蕪荑1錢。
面黃腹脹,喜吃茶鹽之物,腹中疼痛,有蟲積而壯實者。
上藥依法修合,各為細末和勻。每服大人3錢,小兒1-2錢,空心沙糖調下,取去蟲積為度;或皂莢煎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3錢,沙糖湯送下亦可。
《杏苑》卷六。
人牙(火煅存性,淬入韭菜汁內,大牙3次,小牙2次,研極細末)1錢,雄黃5分,珍珠5分(一方有牛黃5分)。
痘症臨危,寒戰咬牙。
上為末。
每服3-5分,多則1錢,荔枝煎湯下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八。
重樓金線草1分,甜消1分,板蘭根1分,茯苓1分,蒲黃1分,紫河車1分,百藥煎1分,貫眾1分,蓮子心1分,白殭蠶1分,小豆子1分,山豆根1分,土馬騌1分,馬屁勃1分,螺兒青1分,甘草4分,龍腦少許。
熱毒上衝,咽喉百疾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-2錢,食後蜜水調下;亦可以蜜為丸,含化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。
臘月黃牛膽(以天南星為末,入膽內,縛令緊,當風避日懸之,候幹取用)。
傷寒調理失序,毒氣內結,胸腹脹滿,坐臥不安,日久不愈,狂躁妄語,大小便不通,或復吐逆。
上為末,以人參半兩,煎湯7分盞,調末2錢,乘熱服。遲頃,更以熱人參湯投之,或睡,便尿下黃黑惡物,是效。
《三因》卷五。
秋葵子。
產時尚未落,胞水先放盡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酒下。
《女科萬金方》。
蘿蔔子不拘多少(炒)。
產後瘧疾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米飲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四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黃耆1兩,木通1兩,桑白皮1兩,陳皮1兩,胡椒半兩,白朮半兩,木香半兩,牽牛(頭末)4兩。
諸積不化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-5錢,食後以生薑自然汁調下。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當歸(去蘆,酒浸)3錢,川芎3錢,白芍藥3錢,木香(不見火)1錢半,甘草(炙)1錢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3錢,乳香(別研)3錢,血餘(發灰,以獖豬心血和之)1錢半。
妊娠身居富貴,口厭甘肥,聚藥不常,食物無度,既飽便臥,至今胞胎肥厚,根蒂堅牢,行動氣急,臨產難生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8分,1日2次,不拘時候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二九引《濟生》。
樸消、青黛各等分。
小兒驚風。
上為極細末。
慢驚每服2錢,急驚3錢,白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引《典藥方》。
白牽牛(取頭末,淨)2兩半,白蕪荑(用末)2兩,檳榔(去皮,用末)2兩,黑牽牛(炒去煙,頭末)1兩,大黃半兩(生末),雷丸(去皮,用末)半兩。
男子、女人、小兒諸般蟲積,已未成癥瘕痞疳,及膀胱陰囊腎腫,婦人血蠱,如懷鬼胎,月水不通,並一切危急之證。
每服4錢,五更用蔥白7根熬湯服。小兒或1錢、2錢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九。
菟絲餅1錢5分,當歸(酒洗)1錢5分,川芎1錢3分,白芍1錢2分(冬月只用1錢),甘草5分,荊芥穗8分,炙黃耆8分,厚朴(薑汁炒)7分,枳殼6分,艾葉5分,真貝母1錢5分(去心),羌活5分。
孕婦偶傷胎氣,腰疼腹痛,甚至見紅不止,勢欲小產;或臨產時交骨不開,橫生逆下,或子死腹中,命在垂危。血暈陰脫。
上藥依方修合。另將真川貝為細末,候藥煎好,衝入同服。服8劑,或間日1服。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