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蛇散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五引《聖惠》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燒灰,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嬰孩緊唇,及脾熱攻唇瘡腫。

炮製方法

以酥和。

使用方法

敷唇上。頻換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五引《聖惠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3分(炒令黃),蒺藜子3分,曲頭棘針半兩,馬齒莧3分(牆上者),亂髮半兩(燒灰),雄黃1分(細研),緋帛半兩(燒灰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般瘻瘡,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以酒調,納瘡孔中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七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令黃熟)半兩,麝香1分(研,去筋膜)。

功效主治

初生小兒撮口,不收乳飲。

炮製方法

將烏蛇搗羅為末,同麝香再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煎荊芥湯調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3兩,檳榔5枚,肉豆蔻5枚(去皮),桂(去粗皮)半兩,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天麻半兩,芎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藁本(去苗土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1分,幹蠍(去土,炒)1兩,白芷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白鮮皮1分,木香半兩,丹砂(研)1分,麝香(研)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研者外,搗羅為末,再同研令細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。治虛風氣上攻,兼進飲食,蔥白臘茶清調下;常服只用臘茶調下;大段風涎,手足不隨,(疒帬)麻,用溫薄荷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1分,防風(去叉)1兩1分,青葙子1兩1分,羌活(去蘆頭)1兩,獨活(去蘆頭)2兩1分,麻黃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)2兩1分,桔梗(炒)2兩1分,秦艽(去土)2兩1分,當歸(切,焙)3分,細辛(去苗葉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芎2兩半,白芷(微炒)2兩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半,白芍藥2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2兩,人參2兩,天麻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不仁,面板麻,手足攣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,1日3次。微汗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1兩(酒拌炙令黃),天麻1兩,桂心,莽草半兩,檳榔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獨活半兩,天南星(炮裂)半兩,蟬殼(微炒)半兩,犀角屑半兩,麝香1分(細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口噤,四肢抽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入麝香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豆淋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2兩(酒浸,炙微黃),羚羊角屑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赤茯苓3分,沙參3分(去蘆頭),麻黃1兩(去根節),防風3分(去蘆頭),白蒺藜3分(微炒,去刺),白鮮皮3分,獨活1兩,黃芩3分,秦艽1兩(去苗),川升麻3分,川大黃3分(銼,微炒),牛蒡子半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毒風上衝,頭面赤熱,或生細瘡,面板瘙癢,心神煩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漿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赤箭1兩,羌活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桂心1兩,海桐皮1兩,藁本1兩,萆薢1兩(銼),獨活1兩,當歸1兩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麻黃1兩(去根節)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牛蒡根1兩(幹者,颳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偏枯,手足不遂,筋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、雞、豬、犬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微炙),幹蠍半兩(微炒),玄參1兩,秦艽1兩(去苗),赤箭2(1)兩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豬牙皂莢半兩(炙黃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客於面板,遍身瘙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天麻2分,羌活半兩,白鮮皮半兩,桂心半兩,麻黃3分(去根節),秦艽3分(去苗),牛蒡子3分(微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蒲黃半兩,蔓荊子半兩,芎半兩,當歸半兩,藁本3分,白殭蠶2分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,遍身生(疒咅)(疒畾),瘙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3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白殭蠶2兩(微炒),桂心半兩,獨活2兩,天麻1兩,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細辛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胡麻子2兩,枳實半兩(麩炒微黃),蟬殼半兩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天南星1分(炮裂)。

功效主治

身體頑麻,白癜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5兩(酒浸,炙令黃),天麻1兩,桂心1兩,羌活半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麻黃1兩(去根節),白殭蠶1兩(微炒),苦參1兩(銼),躑躅花半兩(酒拌令勻,炒幹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白蒺藜2分(微炒,去刺),赤茯苓1兩,赤芍藥半兩,威靈仙1兩,枳殼1兩(麩炒,微炙,去瓤),芎半兩,天蓼木1兩。

功效主治

頑麻風,搔之面板不知癢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、雞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腹、晚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1兩(酒浸,炙微黃)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蟬殼1分(微炒),白殭蠶1兩(微炒),天麻1兩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,牛黃1分(細研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急風,言語謇澀,心膈煩悶,四肢緊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;薄荷湯調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3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秦艽1兩(去苗),芎3兩,桂心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人參1兩(去蘆頭),梔子仁1兩,白鮮皮1兩,丹參1兩,沙參1兩(去蘆頭),玄參1兩,苦參2兩(銼),川升麻1兩,犀角屑1兩,通草1兩(銼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黃芩1兩,白蒺藜1兩(炒微黃,去刺),羌活2兩。

功效主治

癧瘍風,斑駁如白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雞、豬、魚、蒜、熱面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後良久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1條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癧瘍風,狀似白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熱豆淋酒調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黃),藁本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赤芍藥1兩,羌活1兩,芎,細辛半兩,甘菊花半兩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眼赤癢急,日夜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漏蘆1兩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羌活2兩,丹參1兩,沙參1兩(去蘆頭),玄參1兩,五加皮1兩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白殭蠶1兩,麻黃2兩(去根節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疥,遍身頭面皆生,面板瘙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後以薄荷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1兩(酒拌炒令黃),天南星1兩(炮裂)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土蜂兒1兩(微炒),幹蠍半兩(微炒),桑螵蛸半兩(微妙),赤箭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羚羊角屑半兩,薏苡仁1兩,酸棗仁3分,柏子仁半分,芎1兩,桂心半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硃砂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麝香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痺,手足頑麻,筋脈抽搐,口眼不正,言語謇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塗,炙,去皮骨)2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白鮮皮1兩,苦參1兩,枳實(去瓤,麩炙)1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,人參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山茱萸1兩,漏蘆1兩,牡蠣(熬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白殭蠶(炒)1兩,玄參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甘菊花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疥,風癢瘑瘡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空心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半兩(酒拌炒令黃),幹蠍半兩(微炒),天麻半兩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膩粉半兩(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中風口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入膩粉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,以生薑酒調下,拗開口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人參1兩,玄參1兩,沙參1兩,苦參1兩,丹參1兩,白附子(炮)1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紫癜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2兩(湯浸,去皮骨,酥拌炒令黃),白蒺藜3分(微炒,去刺),蛇床子3分,桂心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獨活3分,當歸3分,藁本3分,細辛3分,楓香3分,凌霄花3分,牛蒡子3分(微炒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莽草2分,幹蠍半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瘙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肉(酒浸,去皮骨)3錢,赤足蜈蚣2條(去頭足,醋浸,炙黃),全蠍2錢(去毒),天麻半兩,白茯苓半兩,黑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麝香少許,白附子1分(炮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,搐如弓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用舊斷井索煎湯調下,不拘時候,如急用無斷井索,煎荊芥場代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《衛生家寶》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3寸(炙,去皮骨),鼠糞(新者)50粒,皂角1挺(不蚛者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癇,並急慢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新瓦上煅存性,加麝密香少許,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金銀湯調服少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二引張渙方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梢(生)1兩,白附子1分,半夏1分,天麻半兩,殭蠶半兩,人參半兩,全蠍半兩,羌活半兩,石菖蒲半兩,川附子1枚重半兩(炮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,角弓反張,潮搐,及心肺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2盞,加生薑10片,薄荷5葉,煎1盞,濾去滓,放溫,時時滴口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二引張渙方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6錢,麻黃1兩,草烏(炮)5錢,乾薑5錢,附子(炮)5錢,川芎5錢,白附子5錢,天麻5錢,蠍梢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,及洗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熱酒調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去皮骨,酒浸,炙)半兩,蝟皮(酒浸,炙)半兩,槐子(炒)1兩,天麻1兩,黃耆(銼)1兩,桑黃(酒炙)1兩,枳殼(炒)1兩,桂(去粗皮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赤芍藥(炒)3分,白礬(燒令汁枯)半兩,麝香(研)2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痔,大腸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空心陳米飲調下,日晚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浸,炙黃色,去皮骨)2兩,漏蘆(去蘆頭)1兩半,大黃(銼碎,炒令香熟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丹參1兩,沙參1兩,玄參1兩,五加皮(銼)1兩,甘草(炙赤色,銼)1兩,白殭蠶(炒)1兩,幹蠍(炒,去土)1兩,麻黃(去根節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疥癬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食後以薄荷湯調下,至晚再服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烏蛇散

配方組成

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1分,葛根(銼)1兩1分,苦參1兩,紫參1兩,沙參1兩,人參1兩,芎1兩,天麻(酒浸,切,焙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木通(銼)1兩,地骨皮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防己1兩,莽草葉1兩,白朮1兩,蒴藋1兩,木蘭皮(去粗皮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牛膝(去苗)1兩,檳榔(煨,銼)1兩,熟乾地黃(切,焙)1兩,萎蕤1兩,芍藥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玄參(堅者)1兩,龍骨(研)1兩,石膏(研如粉)1兩,升麻1兩,菊花(未開者,微炒)1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天雄(炮裂;去皮臍)1兩,當歸(切,焙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遠志(去心)3分,巴戟天(去心)3分,蒼耳花(炒幹)3分,吳茱萸(湯洗,焙,炒)半兩,麝香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白癩,語聲嘶敗,四肢麻,瘙癢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空腹溫酒調下,漸加至3錢匕,哺時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