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、川芎、山梔、大黃、羌活、防風、膽草、生地、竹葉、琥珀、天竺黃各等分。
肝熱驚風,目竄或暴赤,抽搐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砂糖湯送下。
《明醫指掌》卷十。
羌活、大黃、川芎、山梔、龍膽草、當歸、防風、柴胡、白芍各等分。
肝經發熱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每服1丸,淡竹葉煎湯調下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
當歸(去蘆頭,切,焙秤)、龍腦(焙,秤)、川芎、山梔子仁、川大黃(溼紙裹煨)、羌活、防風(去蘆頭,切,焙,秤)各等分。
肝經鬱火,目赤腫痛,煩躁易怒,不能安臥,尿赤便秘,脈洪實,以及小兒急驚,熱盛抽搐等。
上為末。煉蜜為丸,如雞頭大。
必壯實之人,方可施用。
每服半丸至1丸,煎竹葉湯同沙糖溫水送下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柴胡、天麻、當歸、赤芍、黑山梔、車前、羚羊角。
熱久爍其血,不能營養經絡,風乃內動作搐,內釀積熱者。
煉蜜為丸,青黛為衣。
《許氏幼科七種·熱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