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毒飲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防風、荊芥、甘草、牛蒡、連翹、金銀花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瘡毒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
《疹科正傳》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銀花、連翹、生地、甘草、粘子、防風、荊芥、當歸、丹皮、赤芍、木通。

功效主治

疹後餘毒未盡,或因發汗過遲,以致蘊熱未散,發為瘡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疹科正傳》。

《玉案》卷二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香薷1錢,川黃連1錢,遠志肉1錢,石膏1錢2分,麥門冬1錢2分,北五味21粒,生甘草8分,茯神8分。

功效主治

暑毒入內,心中煩躁,睡臥不寧,精神恍惚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燈心30莖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二。

《麻疹備要方論》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枳殼、牛旁子、升麻、蘇葉、甘草、石膏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後餘毒未盡,更兼不戒口腹,外感風寒,以致遍身出疹,色赤作癢,始如粟米,漸成雲片。

使用方法

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疹備要方論》。

《履霜集》卷三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4分,川芎4分,山楂4分,連翹(去瓤)4分,前胡2分(去皮),木通2分(去皮)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熱盛痘多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,加燈心10根,煎3分,不拘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履霜集》卷三。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三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桔梗、前胡、青皮、牛蒡、紅花、蟬蛻、紫草、茯苓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,色若胭脂,連片不起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三。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六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麻黃(蜜、酒拌炒)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、蟬退、紅花、大黃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欲出不出,壯熱煩躁,舌焦唇爛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1錢,竹葉10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六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荊芥2錢,牛子2錢,連翹1錢,木通1錢,甘草8分,枳殼8分,桔梗2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已出,上焦壅熱,胸膈不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
《痧痘集解》卷六引《準繩》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牛蒡、甘草、木通、茯苓、生地、紅花、犀角、芍藥、連翹、燈心。

功效主治

血熱毒壅,心火熾盛,痘色紅紫,煩躁悶亂,小便不通,渴欲飲水等熱症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痧痘集解》卷六引《準繩》。

《一盤珠》卷五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白芷(尾)、赤芍(尾)、歸尾、苦參、川山甲、天丁、黃柏、丹皮、海桐皮、海石、黃芩、內紅(消)、大黃、甘草、金銀花、乳香、沒藥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惡毒,或紅,或紫,或堅硬不破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入酒1盞服。以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一盤珠》卷五。

《仙拈集》卷四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大黃4兩,麻黃4兩,黃耆4兩,陳皮4兩,蟬退4兩。

功效主治

楊梅瘡。

使用方法

用豬肉1斤4兩,分作6塊,酒、水各6碗,煎至6碗,每日食肉1塊,湯1碗,分作6日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
《外科集腋》卷三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黃連、連翹、山梔、黃芩、木通、荊芥、薄荷、牛蒡子、犀角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重舌、木舌、紫舌,一切熱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集腋》卷三。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牛蒡子、連翹、甘草、綠升麻、山豆根、紫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密則毒甚。痘正出長時,氣粗息重,兼內熱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片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。

《胎產心法》卷下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蒲公英1錢2分,紫花地丁1錢2分,當歸(酒洗)1錢,白芍(醋炒)1錢,赤芍1錢,丹皮1錢,地骨皮1錢,天花粉1錢,陳皮8分,生草3分,燈心50寸。

功效主治

乳房或乳頭黑暈之內腫毒未破,發熱惡寒,瘡處或痛,或不痛,或麻木。

使用方法

上用水3鍾,煎1鍾,食後服。仍以槐、艾葉水不時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心法》卷下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二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紫蘇、前胡、川芎、黃芩、桔梗、羌活、獨活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、防風、赤芍。

功效主治

肩疽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二。

《脈因證治》捲上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黃芩半兩,黃連半兩,連翹1錢,陳皮3錢,玄參3錢,甘草1錢,黍粘子1錢,板藍根1錢,馬勃1錢,人參1錢,殭蠶1錢,桔梗3錢,升麻7錢,柴胡5錢,薄荷5錢,川芎5錢。

功效主治

疫癘時毒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脈因證治》捲上。

《得效》卷十六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大黃半兩(煨),牛蒡子1分(炒),甘草1分,荊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壅瘀血,兩瞼上下初生如粟米大,漸漸大如米粒,或赤或白,不甚疼痛,堅硬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煎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六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五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皂角刺、金銀花、防風、當歸、入黃、甘草節、瓜蔞仁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便毒初發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、酒各半煎,食前溫服。仍頻提掣頂中發,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五。

《玉案》卷六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鬱金1錢2分,天花粉1錢2分,幹葛1錢2分,甘草8分,赤芍8分。

功效主治

五種丹毒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20莖,煎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六。

《直指附遺》卷二十四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牛蒡子(炒,研)3兩,荊芥穗5錢,甘草(炙)1兩,防風7錢半,升麻7錢半,犀角3錢,麥門冬5錢,桔梗5錢(1方加樸消2錢)。

功效主治

赤丹,火丹,紫(艹泣)丹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-2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附遺》卷二十四。

《醫統》卷九十一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甘草2錢,黃連2錢,牛蒡子2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熱盛,毒氣壅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加生薑1片,水1盞,煎至4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九十一。

《醫便》卷四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荊芥(去根)1錢,連翹3錢,牛蒡子(炒,研)3錢,防風(去蘆)5分,甘草(生)5分,犀角2分(另磨入)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熱甚紫黑者;或痘未出時。

使用方法

上作1服。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便》卷四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四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木鱉子、大黃、瓜蔞、桃仁、草龍膽。

功效主治

便毒初發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濃煎,露1宿,清晨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四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六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歸尾3錢,粉草3錢,熟大黃3錢,黑醜(搗碎)3錢,殭蠶2錢,貝母2錢。

功效主治

便毒單生腫硬,大作痛者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、酒各1大鐘,煎8分,空腹服。渣煎7分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六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3錢,白芷3錢,青皮(炒)3錢,天花粉3錢,貝母3錢,柴胡3錢,殭蠶(炒)3錢,銀花3錢。

功效主治

吹乳、乳癰,憎寒壯熱頭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先服人參敗毒1-2劑,方可服此藥。如無前證,即服本方2-3劑,或腫不消,宜服托里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。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黃芩、連翹(去心格)、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川芎、當歸、柴胡。

功效主治

耳旁熱毒赤腫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外用敷毒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
《痘疾傳心錄》卷十五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防風、元參、連翹、牛蒡子、荊芥、桔梗、知母、山梔仁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腫痛,上膈熱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疾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八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生地、赤芍、連翹、山梔、黃連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熱客心脾,燻逼上焦成口瘡,或疳生走馬,其致齒齦黑爛,腮頰穿破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八。
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起痔湯(去芒消)。

功效主治

痔瘻,四下根裂開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煎水洗3次,上生肌散3次。10日內全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。
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一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5分,防風1錢5分,黃芩1錢5分,白芷1錢5分,黃連1錢,射干1錢,玄參1錢5分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大頭瘟時疫,憎寒壯熱,頭面頸項俱腫,目不能開,口乾舌燥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一。

《眼科臨症筆記》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大黃4錢,黃芩3錢,黃柏3錢,木通3錢,牛蒡子3錢(炒),大貝3錢,銀花1兩,膽草3錢,花粉3錢,甘草1錢,蒲公英5錢,全蠍5個。

功效主治

脾經溼熱,肝火旺盛,眼胞腫脹堅硬,氣輪之上起紅泡,熱淚長流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臨症筆記》。

《杏苑》卷七: 消毒飲

配方組成

大黃看人虛實酌用,白芷1錢,貝母1錢,牡蠣1錢,瓜蔞仁1錢,當歸1錢,甘草4分,金銀花7分,山梔仁7分。

功效主治

瘡毒堅大者;便毒或單生或雙生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煎熟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