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氣飲

《幼科釋謎》卷六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蟬退、甘草、羌活、天麻、當歸、防風、大黃、薄荷、赤芍、杏仁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毒患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釋謎》卷六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芍藥、茯苓、防風、甘草、柴胡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青皮、紫蘇、荊芥、麥冬、連翹、石膏。

功效主治

頭風引邪,不能四散,攻入於目,目有障膜,形如垂簾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炮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局方》卷七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大黃(炮)1兩,川芎1兩,菊花(去枝)1兩,牛蒡子(炒)1兩,細辛(去苗)1兩,防風(去苗)1兩,山梔(去皮)1兩,白蒺藜(炒,去刺)1兩,黃芩(去蘆)1兩,甘草(炙)1兩,玄參(去蘆)1兩,蔓荊子(去白皮)1兩,荊芥(去梗)1兩,木賊(去根節)1兩,蒼朮(米泔浸1宿,炒控)2兩,草決明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肝經不足,內受風熱,上攻眼目,昏暗,視物不明,常見黑花,當風多淚,怕日羞明,堆眵赤腫,隱澀難開,或生障翳,倒睫拳毛,眼弦赤爛;及婦人血風眼,及時行暴赤腫眼,眼胞紫黑。應有眼病,並宜服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半,臨臥用冷酒調下。如嬰兒有患,只令乳母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七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紫蘇、桔梗、枳殼、烏藥、甘草、芍藥、白芷、川芎、防風、厚朴、木瓜、香附、官桂、川楝子。

功效主治

螻蛄串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煎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。

《玉案》卷四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白檀香1錢5分,沉香1錢5分,烏藥1錢5分,桔梗1錢5分,香附2錢,白豆蔻2錢,枳殼2錢,縮砂2錢,蒼朮2錢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刺痛,皆因心事憂鬱,不得舒暢,而作痛如刺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四。

《玉案》卷六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當歸5分,川芎5分,赤芍5分,黃耆5分,人參5分,甘草節4分,廣木香4分,紫蘇4分,烏藥4分,桔梗3分,厚朴3分,枳殼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而結癰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六。

《慈幼新書》卷六: 流氣飲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青皮、陳皮、白芷、烏藥、木香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新書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