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銀丸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,硫黃1分(與水銀結為砂子),白礬半兩(灰),硇砂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,胎死腹中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煮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煎榆白皮酒送下。腹痛即胎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硫黃1兩(與水銀結為砂子),硃砂1兩,定粉1兩,黃丹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癲,心神憒亂,狂走不恆,言語倒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瓷罐內,以泥封頭,候幹,以慢火養一復時,取出,入金銀箔各50片,雄黃、鉛霜各1分,同研令細,以糯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豆淋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肘後方》卷四引《胡洽方》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葶藶1升,椒目1升,芒消6兩,水銀10兩。

功效主治

卒大腹水腫。

炮製方法

水煮水銀3日3夜,乃以合搗為丸,如大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日3次,日增1丸,至10丸,更從1起。愈後食牛羊肉自補,稍稍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肘後方》卷四引《胡洽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一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黑豆末1分,棗7枚(煮熟,去皮核)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研水銀星盡,為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乳汁送下,不拘時候。良久吐出涎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3兩,鉛3兩(與水銀結為砂子,細研),遠志1兩(細研),人參1兩(去蘆頭),菖蒲1兩,茯神1兩,蟬殼半兩(微炒),羌活半兩,細辛半兩,半夏2兩(湯浸,洗7遍去滑)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累年不愈,痰毒轉甚,精神減耗,時時發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都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(以少棗肉研令星盡),硇砂半兩(細研),硃砂半兩(細研),巴豆10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,心腹滯悶,四肢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狗膽汁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(用少棗肉研令星盡),硃砂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麒麟竭半兩,硇砂半兩(研),雄黃半兩,麝香1分,狗膽2枚(取汁,以醋一大盞熬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,結成癥塊,多攻心腹疼痛,不思飲食,日漸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狗膽膏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五更初服7丸,以溫酒送下,如人行10裡,更用熱酒1大盞投之。惡物當下;如未下,次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三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(焙,砂子)1分,半夏1兩(漿水煮過),膩粉半兩,龍腦1錢,巴豆1分(去皮,不出油,研成膏)。

功效主治

涎積,並小兒風涎壅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將半夏杵為散,研勻,以稠麵粉糊為丸,或用石腦油為丸,如綠豆大;或作小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至3-5丸。量虛實加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四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(以煮棗肉研令星盡),川芒消1兩,甜葶藶5兩(炒紫)。

功效主治

大腹水蠱,堅硬如石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相和,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腹粥飲送下。愈後食牛羊肉自補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一分,雄黃(研)1分,龍腦(研)1分,牛黃(研)1分,丹砂(研)2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糯米飲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空心、臨臥熟水送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
《名家方選》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消石1兩,青鹽5分,絳礬1兩,礬石1兩,棗肉半兩(或蜜和少許),水銀1兩。

功效主治

結毒,骨節疼痛,或轉筋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先用青鹽、棗肉和水銀,次納絳礬研相和而不見星,次納消石、枯礬相和數磨之。若干枯難作丸者,加蜜少許煉為丸,如綠豆大,以蜜蠟為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名家方選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天麻1兩,天南星1兩(炮裂),白附子1兩(炮裂),幹蠍1兩(微炒),麝香1分(細研),龍腦1分(細研),藿香1分,白殭蠶1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風,發作抽掣,渾身急強,眼目反張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先用少許棗肉研水銀星盡,與諸藥末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薄荷酒研下,不拘時候。得汗出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(黑鉛半兩同結作砂子),天麻1分,幹蠍1分(微炒),半夏1分(湯洗7遍,去滑),鬱金1分,白附子1分(炮裂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風,四肢驚掣,痰涎壅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軟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以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,黑鉛半兩(同水銀子銚子內慢火結砂子,細研),幹蠍21枚(頭尾全者,微炒),半夏1分(湯浸7遍,去滑),白附子1分(炮裂),天麻1分,鬱金1分,麝香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心臟久積風熱,發癇;或遍身壯熱,多饒痰涎,睡即驚悸,手足抽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都研令勻,用糯米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(用黑鉛1分結砂子),巴豆50粒(去皮心膜,去油),膩粉1錢(研),半夏(生,為末)半分,龍腦(研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,涎潮昏塞,發搐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石腦油慢研如膏,旋丸如綠豆大,用油單密收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量兒大小,1歲兒2丸,煎金銀薄荷湯送下,須臾利下稠涎,驚搐立定,更不須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青州棗10個(煮取肉),臘茶末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仆地,口眼斜,涎潮語澀,手足不遂,及非時胸膈痰涎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將棗肉先同水銀研令星盡,然後入臘茶末一處研勻,旋滴糯米飲為丸,如皂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溫酒磨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銀箔200片(與水銀共研),鐵粉(別研)3兩,牡蠣(煅)3兩,栝簍根,麥門冬(去心,焙)2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,苦參2兩,黃連(去須)2兩,梔子仁2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中,飲食無度,小便日夜頻數,轉加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搗羅七味為末,與別研三味和勻,用棗肉研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煎蘆根湯送下,日2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,鉛(醋碎)半兩,柳絮礬3分(先細研,次入水銀並鉛3味和研勻,以瓷盒盛,外用紙筋泥固濟,安灰火內養半日,取出候冷,再研細),豉(炒)半兩,鉛丹(研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經年,飲水無度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後四味為末,與前三味再研勻,用糯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溫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八引《保童秘要》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臘茶末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入鵝梨汁同研如泥,為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丸至5丸,用金銀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八引《保童秘要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五引《廣濟方》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(紙裹煉)8分,麥門冬(去心)8分,烏蛇脯(炙)8分,鐵精(研)8分,乾地黃8分,龍角(研)6分,人參6分,防風6分,子芩6分,升麻6分,熊膽4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癇疾,積年不愈,得熱即發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蕪荑、生菜、熱面、蕎麥、炙肉、蒜、粘食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以生驢乳汁送下,日2次。漸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五引《廣濟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(入黑鉛半兩結為砂子,細研),天南星1分(炮裂),鉛霜1分(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,雄黃1分(細研),天竹黃1分(細研),犀角屑1分,麝香半分(細研),牛黃半分(細研),龍腦半分(細研),馬牙消1分(細研),金箔30(細研),白附子1分(炮裂),幹蠍1分(微炒),膩粉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慢驚風,面青口噤,吐涎,腳冷身熱,頻頻搐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諸藥同研令勻,用雀兒飯甕內蟲十枚煉蜜同研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惠》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分(入少棗肉研令星盡),膩粉1分,天南星1分(炮裂),幹蠍1分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風,心胸痰涎壅悶,口噤,手足抽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同研令勻,用棗肉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煎乳香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八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2分(以少棗肉研令星盡),天南星1分(生用),蟾螂(蛜螂)半兩(生用,去足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以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(煮青州棗肉20顆,同研水銀星盡),天南星半兩(炮半,生使半),牛黃1分,白殭蠶半兩(生用),幹蠍1分(生用),麝香1分,白附子半兩(生用),鉛霜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天釣,多驚搐搦,眼忽戴上,吐逆夜啼,遍身如火,面色青黃,不食乳哺,並無情緒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水銀膏,牛黃、麝香、鉛霜三味研令如粉,餘四味搗羅為末,都研令勻,用水銀膏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1-2歲兒,每服3丸,3-4歲兒,每服5丸,用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吉氏家傳》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(結砂子)1錢,硇砂半錢,白丁香半錢,輕粉少許,腦子少許,香墨1錢,鷹條巴豆(醋煮令幹)1錢,青黛(羅過)1錢,黃明膠(用蚌粉炒黃色)1錢,百草霜1錢。

功效主治

奶癖積熱,發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用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錢,硫黃2錢(同研),密陀僧2錢(搗研),膩粉3錢,巴豆2粒(去皮膜心,研,出油盡),硇砂(研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癖,脅肋堅硬,喘粗,時作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白麵糊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奶食後、臨臥煎槐葉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(結砂子)半錢,丁香1兩,葛根1兩,半夏(湯浸7遍,焙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吐逆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生薑汁和麵煮糊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煎金銀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九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分,錫1分,白蠟(與上2味結砂子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寸白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糯米粥為丸,如皂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夜臥溫酒嚼下。次日食前,取下蟲母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六引丁時發方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皂子大,墨少許,乳香少許,百草霜1分,青黛錢半,黃明膠(炒)半錢,五靈脂半錢,輕粉半錢,巴豆11粒(醋1盞煮幹霜)。

功效主治

疳痢赤白,腹撮痛,時虛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幹柿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六引丁時發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三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3分,硫黃半兩(2味俱微炒之,細研),砒霜半兩,蘆薈半兩(細研),硃砂半兩(細研,用水飛過),蟬殼1分(微炒),天靈蓋1分(塗酥,炙焦黃),鼓皮中蛀灰1分,白豬糞灰1分,蟬灰1分,蛤蚧1枚(塗酥,炙令微黃),烏驢蹄灰1分,雄黃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五疳,四肢黃瘦,腹脹氣粗,發乾作穗,眼鼻多癢,精神昏悶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以苦參半斤銼碎,用水5升,浸一宿,煮至1升,去苦參,候熬成膏,入諸藥為丸,如綠豆大,後、入去卻汁獖豬膽內盛,懸於舍東陰七日,候幹。

使用方法

以麝香蜜水下。3天后便煎桃柳湯浴兒了,以青衣蓋遍身,蟲出,或洩惡氣,並瀉惡物,便是病源已出,小兒每3歲加1丸,宜粥飲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鄭愈方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砂子半錢,黃柏半錢,黃芩半錢,風化樸消1錢,天南星(炮)1錢,青黛1錢,全蠍14個(焙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砂子,浸蒸餅為丸,如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服2丸,溫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鄭愈方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(用少棗肉研令星盡),甜葶藶1兩半(隔紙炒令紫色),椒目半兩(微炒去汗),浮萍草半兩,滑石2兩。

功效主治

水氣,腹脹氣促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入水銀令勻,煎皂莢子膠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以蔥湯送下,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引《幼幼新書》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三出丸(研末)5匕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啼叫不止,乳母便將奶喂,因怒氣未定,為涎所裹,乳滯胸膈,面色萎黃,或時發熱吐逆。

炮製方法

銅錢入水銀、艾,同研令勻,星盡為度,醋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乳食後金錢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引《幼幼新書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半兩,豉(研)半兩,礞石末(滴酒和勻,瓷盒內侵火逼幹)半兩,京三稜末3錢,石三稜末3錢,雞爪,三稜末3錢,膩粉3錢,粉霜3錢,白丁香末3錢,硇砂(研)3錢,肉豆蔻(去殼)2枚,檳榔2枚(為末),丹參3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久虛積癥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溫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(水煮1日1夜,研)1兩,葶藶(炒令紫色)1升,椒目1升。

功效主治

大腹水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米飲送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(水煮1日)3分,芒消3分,椒目(微炒出汗)3分。

功效主治

榮衛不通,遍身腫滿,咳嗽足腫,小便不利;通治十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米飲送下,日2次。小便利,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: 水銀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,蛇黃(燒赤,米醋淬7次),輕粉3錢,雄黃(研,水飛)各1錢,生犀末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腰背反折如角弓之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青州棗肉為丸,如大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兒服1丸,蜜水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