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陽丹

《雞峰》卷十三: 正陽丹

配方組成

硫黃1兩,陽起石1兩,附子1兩,乾薑1兩,桂胡蘆巴1兩,破故紙1兩,金鈴肉1兩,茴香1兩,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部虛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鹽湯送下;婦人醋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二引《博濟》: 正陽丹

配方組成

硫黃(研)1兩,菖蒲(切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阿魏(醋調,面和餅子,炙)1兩,沉香(銼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元虛冷,心胸滿悶,飲食減少,臍腹撮痛,面色黃黑,耳焦枯,陽事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再研令勻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二引《博濟》。

《伏陰論》捲上: 正陽丹

配方組成

龍齒6錢(生用),丹砂1錢(明亮如箭鏃者真)。

功效主治

伏陰病,嘔利止或未止,心中煩,喜熱飲,時去衣被、而肢體若冰,與附子理中湯加童便,其煩不退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錢,開水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伏陰論》捲上。

《雞峰》卷十九: 正陽丹

配方組成

宣州木瓜1斤(去皮核子,切碎,以童便1斤,好酒1斤,煮令爛、攪取汁),大豆1升,附子半兩,人參1兩,銀硃1錢。

功效主治

正水。脾腎虛弱,腎虛水不能蓄,水氣揚溢,脾胃虛則不能制水,水氣流散於經絡,面板緊急無紋,足脛皆腫,小便不利,其人喘急,脈沉大而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三味為細末,與銀硃一處研勻,用木瓜汁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煎椒仁、木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九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八: 正陽丹

配方組成

苦參1斤(酒漿薑汁各浸1夜,曬乾),人參8兩(酒漿浸,曬),白蒺藜2兩,犀角2兩,石楠乳香(去油)2兩,沒藥(去油)2兩,紅花2兩,白殭蠶(炒)1兩5錢,甘草5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風,鵝掌,血痺,半肢軟癱,癢風、冷風、蝦螟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茶、酒任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八。

推薦方劑